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下水资源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地理环境要素。2010年,天水市地下天然水资源量为5.1537亿立方米/年,其中黄河流域为3.4404亿立方米/年,长江流域为1.7133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净资源量为0.2912亿立方米/年,全部在渭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受降水补给和赋存条件的限制,在降水量丰富的秦岭山地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丰富,在河谷盆地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密切,它为河谷潜水的开发和多次重复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 地表水   水环境与水质 ☛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安徽省地下水资源,在5个一般水文地质区中,以淮北平原区和沿江平原丘陵区地下水资源最丰富,是省内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主要地区。而江淮丘陵区、皖南中低山区和大别山中低山区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地下水既受降水量多少的控制,又受地面坡度、地面物质渗透能力大小等多方面的控制。地下水的贮存量的多少,则决定于地质条件,即岩层和松散沉积物的孔隙、空隙(洞穴、裂缝)和多种褶皱、裂层等的发育条件。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除局部沿河、湖泊区及河湖水体互补外,主要为各种形式的降水。因地面坡度、地面物质不一差异明显,如皖西、皖南山丘地区,地面坡度多在15度以上,一部分超过25度,地表松散物质瘠薄,因此,降水虽相当丰富,但降水流出极快,径流系数极大,下渗量甚微。江淮岗丘地区,地面起伏,尤其是土层下部,一般都有粘盘,降水的下渗量也很小。沿江和淮北地区,尤其是淮北地区,降水量虽较少,但由于地势平坦,地面物质主要为河流与湖泊的松散沉积,降水下渗量大。因此,就全省地下水的补给来说,沿江和淮北地区远远大于皖西、皖南山地丘陵地区和江淮岗丘地区。
地下水的贮存条件 省内各地极不一致,大致以郯庐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地质区。淮北平原广泛分布有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东薄西厚,形成多层含水层,地下水蕴藏量丰富,其浅部为潜水或弱承压水,呈带状沿河分布,以淮河及其较大支流两侧最好,深部为承压水或自流水,以临泉、五河一线以南为最丰。在平原东北部还有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和隐伏裂隙岩溶水分布,水量较丰富,地下水埋深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浅,北部、西部3—5米,南部、东部1—2米。本区由于地形平缓,消耗主要是蒸发,属降水入渗一蒸发型。合肥波状平原是中生代形成的凹陷盆地,堆积厚达千米以上的红层和粘土,其裂隙和孔隙均不发育,储水空间极差,且地形岗沟起伏,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排走,因而含水极微,是安徽省地下水严重贫水区,富水程度每小时小于5立方米,地下水埋深3—10米。大别山区地质构造复杂、裂隙发育,具有较好的储水空间,但地形切割深,岩石富水性差,不利于地下水的贮存。长江两岸低山丘陵区形成多种含水岩组相间的地下水特点,其中以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最有供水意义,本区地下水向长江及其支流排泄,属降水入渗—径流型。皖南山区与大别山区相似,雨水充沛,地下水补给充足,但因岩石富水性较差,地下水迅速排入河沟或以泉水形式排出。淮河、长江、新安江是各区排泄地下水的主要通道。

表1-3-3 安徽省主要江河年地表水资源量


项目
河湖
面 积
(平方公里)
地表水资源量不同保证率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
(毫米)(亿立方米)20%50%75%95%



史 河2650579.615. 3619.814.811.27.4
淠 河6450600.538.7450.436.828.318.2
淮 河67082271.4182.08245.8169.3122.072.8



皖 河6492639.041.4954.439.429.919. 1
菜子湖4163559.823.2631.221. 915. 89.5
巢 湖12940411. 953. 3071.451. 236.221. 9
滁 河6586230.315. 1721.413. 79.04. 6
青弋江、水阳江16503674.2111. 26139. 1107.985.760.8
长 江66031561. 9371.02463.8359.9285.7200.4
钱 塘 江6456977.963. 1378.961.248.634.1

表1-3-4 安徽省各流域分区年地表水资源量


项目
分区
面 积
(平方公里)
地表水资源量不同保证率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
径流深
(毫米)
径流量
(亿立方米)
20%50%75%95%



淮 北37863203.977.21115.0666.4238.6214.66
淮 南29219358.9104.87139.0699. 2571.6344.14
合 计67082562. 8182.08254. 12165. 67110. 2558.80



江 北35901448.3160. 96212.47152. 91111.05669.21
江 南30130697. 2210.06260.47203.76163.85117. 63
合 计660311145. 5371.02472.94356. 67275.01186.84
钱塘江流域6456977. 963. 1378.9161.2448.6134.09
全省总计1395712686.2616.23805.97583. 58433.87197. 63

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安徽省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67亿立方米(见表1-3-5)。其中淮北地区为73.94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总量的44%,占省境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的83%。地下水补给模数为14—30万m3/年·km2。淮河以南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5.56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补给模数为5.3万m3/年·km2。长江流域的江北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9;96亿立方米,占省境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的44%,地下水补给模数为2.0—20万m3/年·km2;江南地区为38.44亿立方米,占流域56%,地下水补给模数为5.0—20.0m3/年·km2。新安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9.13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5%。

表1-3-5 安徽省各流域分区、分地形地下水资源量

流域
(分区)
山 丘 区平 原 区合 计补给模数
(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面 积
(平方公里)
地下水资源量
(亿立方米)
面 积
(平方公里)
地下水资源量
(亿立方米)
面 积
(平方公里)
地下水资源量
(亿立方米)
最小-最大平均



淮北7131. 873715072.073786373. 9414.0-30.019.5
淮南168469.81123735. 752921915. 560.9-20.05. 3
合计1755911. 684952377.826708289.500.9-30.013.4



江北3345122.4424507. 523590129. 962. 0-20.08.8
江南2744633.2826845. 163013038.445.0-20.012.8
合计6089755.72513412.686603168.402.0-20.010.4
钱塘江流域64569. 13--64569. 1310.0-15.014. 1
全省总计8891276. 535465790.50139569167.030. 9-30.012. 0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埋藏浅,易于开发,平均可开采系数为0.72,多年平均可开采量52.8亿立方米。可开采模数,北部为12—14万m3/年·km2,南部为15—16万m3/年·km2,保证率75%的可开采量为46.4亿立方米,95%的可开采量为34.2亿立方米。省内淮河流域地下水除淮北黄河故道以南,砀山、萧县、浍塘沟、泗县以南地区矿化度较高和水质类型较为复杂,以及除新汴河、新沱河及奎濉河遭到污染外,其余基本上属低矿化度的淡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标准,其矿化度一般都小于每升1克。长江、新安江流域内地下水化学类型皆以重碳酸型淡水为主,矿化度小于每升1克,但在气候、地貌、岩性因素影响下,也有局部变化。中深部地下水以碳酸钠型为主,矿化度小于每升1克。自西向东,由浅至深,水质类型也有渐趋复杂的,但矿化度仍在每升1.5克以下。浅部与深部的地下水钠离子含量较高是其共同特征。
☚ 地表水资源量   四 水力资源 ☛

地下水资源量

岩石和地表松散堆积物的孔隙、裂隙以及溶洞中天然水来源的总量。流域内扣除地下水与河川径流之间的重复计算,地下水净可开采量为82.3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兰州至河口镇区间为22亿立方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10.7亿立方米,渭河、泾河、北洛河和汾河流域为22.7亿立方米,龙门至花园口干流区间为6亿立方米,伊洛河和沁河为4.3亿立方米,花园口以下为10.4亿立方米,内流区为6.2亿立方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