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族传统伦理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土族传统伦理思想土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及其道德观念的总称。土族,自称因地而异,有“蒙古尔”、 “蒙古尔孔”、 “察罕蒙古尔”、“土昆”、“土户家”等。他称“迷撒巴”。史称“青海土人”、“西宁州土人”、“土民”等。藏族称其“霍尔”。其族源尚无定论,主要有源于鲜卑支系吐谷浑人、沙陀突厥、蒙古族等后裔诸种说法。现有191,624人(1990年),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该省大通、民和、乐都、门源等县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等地亦有分布。解放前,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土族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在该民族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土族神话《唐德尔格玛》,描写古土族人以狩猎为生,日久天长,食物来源无法保证。一位勇敢的少年想通过耕作保障食物来源,便上天捉青龙,青龙跑掉了,到山里捉野牛,野牛也跑掉了;最后到平原捉黄牛,终于使耕种成功。它曲折地反映了土族先民们求生存发展的积极进取性意识和勇敢、勤劳的道德品质。民间故事《狗气杀地主》、《红水沟》,对剥削阶级以强凌弱、贪婪成性、敲榨勒索等恶行进行了揭露;《黑马张三哥》、《蟒古斯》和《花牛犊》,通过对勤劳、勇敢、智慧等道德品质的歌颂,反映了土族先民们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山雀叫了的时候》、《孔雀》、《代代玛依》、《阿丹寻妻》和《青蛙女婿》等,既反映了青年男女对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不满,又歌颂了他们敢于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敢于向不合理的宗法道德观念挑战而蔑视权贵、不爱金钱的可贵品质。《拉仁布与且门索》是著名的叙事长诗。它描写贫苦牧民拉仁布与牧主的妹妹且门索,常在一起放牧并产生爱情。集中反映了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婚姻制度,争取幸福的愿望。长诗《祈家延西》,描写德高望重的延西,不顾年迈体弱,率众击退入侵之敌,反映了土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要求增强各民族团结的愿望。在社会生活习俗中,聚族而居,同村居民同姓同宗,对内和睦相处,对外团结一致。注重待客的礼仪礼节。贵客刚到时,主人要敬“临门三杯酒”;上炕后,要敬“吉祥如意三杯酒”;辞别时,要敬“上马三杯酒”。须边饮边唱赞歌,要喝干,不尚饮酒者可用无名指蘸酒,对空弹三下,以示祈谅敬谢。若能喝而假作此态者,主人知后会很不高兴,甚至怪罪于斯。在禁忌规范上强调:(一)忌讳吃圆蹄牲畜(如马、骡、驴等)的肉,其因是说以前唐僧取经,白龙马驮经卷立有大功,为报白龙马之恩。(二)忌讳在牲畜圈内大小便,以免影响牲畜的成长。(三)凡寺庙大殿或家庭佛堂内皆不让去过暗房的人和服丧的人及妇女进入。妇女不戴帽或不穿长衫者,皆不得在长辈面前过往。(四)忌讳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切忌在客人面前吵架或打骂孩子。(五)走远路或办婚事时,忌讳早晨出门碰见空桶、空背斗及不干净的东西。(六)凡生孩子、安新大门、有传染病的人家,皆须在大门上贴一方块红纸或插上柏树枝等,别人忌讳敲门入内。(七)平常到别人家门前,须经同意后才能入内,否则将被视为无礼。上炕须脱鞋,不然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不能坐在被子、枕头或衣物上。(八)不能在厨房、寝室里吐痰、擤鼻涕。不能与未婚姑娘开玩笑等。以上禁忌规范,人们世代相承,只能遵守,否则就被视为“不懂规矩”,并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在婚恋道德上,女子至15岁未定亲者,父母便要为其举行“戴天头”仪式:在除夕晚上将姑娘的头发梳成已婚妇女的发式,并拜天为偶。从此,她便享有成年妇女的权利,可随意留来访的男子同宿,结合自愿,离散自由,双方皆无强制占有的权利,也无互相抚养的义务。子女只认其母,不认其父,其地位与婚生子同等,并不受社会歧视。尽管青年男女婚前享有社交自由,但婚姻的缔结,却须由父母作主,媒人撮合,当事人本身并无自主权。聘礼较重,娶不起妻者实行“换亲”或招上门女婿。财产由父子相承,女儿无继承权。青年男女婚前性关系较为自由、宽松,但婚后要求双方忠诚,通奸者,将受到舆论和家规的严厉处罚:轻者被视如猪狗,喂以猪食;重者将被处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