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词的大众化特点
巴斯曼诺夫说:“著名词人柳永与欧阳修及其追随者范仲淹、王安石等这些代表达官显贵的知识分子不同,他成长在下层社会,过着下层人的生活,他的词也代表了下层人民的情趣和观念。”
柳永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对政治不太热心。“柳永把青年时代的全部热情都献给了词的创作,成为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
“他无意于仕途求进,而向往诗人、艺术家和音乐家的沸腾生活。他和这些艺术家都有非凡的才干。”“他的词不是对统治者的颂歌和恭维话,而是关于普通人的生活。这正是柳永词独有的大众化特点。他的词人们到处传唱。”
巴斯曼诺夫认为,柳词的大众化还体现在“柳永是个写景抒情的巨匠上。他能够深刻体会和认识大自然的美,从中挖掘表现自我的源泉。诗人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一小部分,与宇宙万物汇合一起。云雾中的山脉与河流,纺线织布的村姑,打鱼归来的渔民——所有这些都是柳永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柳词的主漩律是旅途的艰难、别离的痛苦、情人相见的期望、与朋友投心的交谈和对短暂都市生活的怀念。当然还有爱情。爱情是崇高的,也是尘世的,但也富有诗意。”
巴斯曼诺夫也肯定了柳词艺术在词史上的重要性。他的词接近民歌传统;他的词接近民间生活。他选择普通人作为抒情主人翁。他丰富了词的语汇,在俗语入词方面,他作出了贡献。他不但提倡写长调,而且通过亲身实践,使长调也和小令一样,可以入乐演唱。柳永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发展和创新。(参见巴斯曼诺夫的《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