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土家人叫“摆手堂”。位于西水河畔的来凤县舍米湖是摆手舞的故乡。
“摆手堂”的地坪用条石镶嵌,平坦光滑。正中间栽有 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或松柏树。“摆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间,人们都要到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摆手舞是祭礼活动中的主要内容。
每逢新春佳节,土家人吃罢晚饭就扶老携幼,举着灯笼、火把,撑着五彩锦旗,身上披着各种色彩的花被面涌进“摆手堂”。土家人为了创造热闹气氛,还要鸣铳放炮,在中间的桂树或松柏树上悬挂红灯,树下悬一面大锣,放一面大鼓, 由一人敲锣击鼓,大家按照锣鼓的节奏, 围绕大树跳起摆手舞。摆手舞分“单摆”、“双摆”,舞蹈者随领舞人的示意变换队形和动作,在摆动规律上,绝大部分是顺摆,即摆右手时就出右脚,摆左手是就出左脚,俗称“甩同边手”。
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是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有表现打猎生活的“赶野猪”、“拖野鸡尾巴”,“岩鹰展翅”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撒种”、“种苞谷”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 有表现出征打仗的“开弓射箭”、“骑马挥刀”等。摆手舞的舞姿粗犷大方,刚劲有力,节奏鲜明。土家人用牛头、猪头、粑粑、米酒、腊肉等供品祭祀过祖宗之后就开始起舞,从天黑一直跳到天亮,有时甚至一连跳几个通宵。还有一种在野外举行的大摆手舞,它是一种军功战舞,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少则几人,多则上万人,历时七八天不息。大摆手舞每三年举行一次,是军事战争场面的重演。跳大摆手舞集会也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商贸交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