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壤养分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土壤养分soil nutrients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碳(C)、氮(N)、氧(O)、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钼(Mo)、锌(Zn)、铜(Cu)、硼(B)、氯(Cl)等16种。其中碳、氢、氧主要来自大气和水,其余13种来自土壤。
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因素 主要有成土母质、成土过程、生物气候条件及利用方式等。 母质 土壤中的养分,除氮外,最初的来源都是母岩。因此,土壤养分的含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受母岩的影响。这一点对土壤钾表现得最为明显(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其全钾含量有很大差异,花岗岩发育的最高,石灰岩最低。这是因为花岗岩中含有较多的含钾矿物(长石、云母等),而石灰岩中较少。母岩对缓效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影响不如全钾明显。 表2 母质对红壤钾含量的影响
母质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不如对钾的影响明显。可能因为母岩中的磷灰石矿物比钾长石等含钾矿物易于分解。但是,母质对土壤磷含量仍然有影响(表3)。 表3 母质对砖红壤磷含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含磷较高,显然是因为玄武岩本身含磷较高。母岩对砖红壤磷含量的影响还由于不同母质所生成的土壤在质地方面有很大不同。从表3中可看到玄武岩砖红壤质地较重,因为磷钾等土壤养分通常主要集中在土壤的细粒部分(表4)。所以,质地愈细的同类土壤,常常磷钾含量也愈高。
成土过程和生物气候条件 成土过程和生物气候条件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实质上是不同的风化程度造成的。凡是在风化过程中易于损失的养分,随着风化程度的加深,含量就会降低。所以,中国土壤的磷、钾含量都有一个从北到南,逐渐降低的地带性变化规律(表5)。 表5 中国土壤磷钾含量的地带规律
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含量还受耕作施肥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表6列出了土壤利用方式(旱地和水田)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表明淹水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全氮量的提高。当然,旱地水田的利用方式在耕作施肥上也有很大不同,通常水田施肥量高于旱地,而有机质的分解旱地快于水田,这些都是造成水田、旱地有机质和氮含量不同的原因。同是水田不同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和氮含量也有很大不同,这就是受生物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了。所以各因素的影响是综合的。 表6 中国部分地区土壤利用方式对碳、氮含量的影响
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 土壤养分常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其有效性也因之而异。表7中的水溶性养分和交换态养分对作物都是立即有效的,对其化学形态、化学行为都比较清楚。而易活化的结合态养分情况比较复杂。氮的易活化的结合态主要是指易矿化态氮和能重新释放的无机固定态铵;钾的易活化的结合态主要是指缓效态钾;磷的易活化的结合态主要是易矿化的有机态磷和可逐渐解吸的无机态磷。
土壤养分在作物营养中的作用 土壤养分是作物摄取养分的重要源泉之一。在作物的养分吸收总量中占有相当比重。表8列出了中国部分田间试验资料。 土壤养分在作物吸收的养分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主要受土壤中该养分的有效水平的影响,从表9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水稻吸磷总量中来自土壤磷的比例与土壤有效磷(“A”值)呈显著相关。从而可以认为,水稻吸收土壤养分的比重也和该养分肥料的增产效果有关。即某种肥料增产百分率愈高,则作物吸收该种养分来自土壤养分的比例愈低。反之亦然。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土壤养分,仍然是作物营养的主要来源。 对某些作物来说,底土的养分也很重要。比如玉米可以吸收深达150厘米土层中的氮;小麦可利用45厘米深处的养分。当底土养分缺乏时,同时在表土和底土 表8 土壤养分在作物营养中的作用
施肥会得到更大的增产效果,这一点已为试验所证实。 土壤养分土壤中能直接或间接为植物生长提供的矿物营养成分。主要包括N、P、K、Ca、Mg、S、Fe、B、Mo、Zn、Mn、Cu、Cl等13种元素。不同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中国耕作土壤普遍缺乏有效氮,约1/3耕地缺钾、2/3耕地缺磷,其养分含量为:N为0.03%~0.35%;P(P2O5)为0.04%~0.25%;K(K2O)为0.1%~3%;其他养分含量为百万分之几至十万分之几。 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Turang yangfen指土壤中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又称土壤营养元素。通常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铜、硼、锌、锰、钼、氯等十三种元素。由于碳、氢、氧虽然也为植物所必须,但它们主要由大气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式供给, 故通常不作为土壤营养元素。根据植物吸收量的不同,通常把氮、磷、钾称为大量营养元素 (又称为肥料的三要素);钙、镁、硫称为中量营养元素;铁、铜、硼、锌、锰、钼、氟称为微量营养元素。土壤养分以各种状态存在,但只有其转化为离子状态(有效态养分),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 土壤质地 土壤肥力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