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土地革命路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土地革命路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革命的基本准则和行动方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不断总结经验,特别是在纠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过程中,于1931年春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主要内容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路线 土地革命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指南,并随土地革命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贫雇农占农村人口70%以上,又是最穷困最受压迫的阶级,是农村土地斗争的先锋队和主力。土改工作必须依靠贫雇农,首先组织贫农团,再以贫农团为骨干,建立包括中农在内的农会,作为土地革命的合法组织。中农是农村的小资产阶级,占农村人口20%左右,贫雇农和中农联合,就使农村90%的人口结成了反封建统一战线。团结中农,就是要维护中农的利益,并吸收其积极分子参加农会和农村基层政权。封建剥削制度是反动腐朽的制度,土地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路线发展为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参见“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 土地革命 井冈山土地法 ☛ 土地革命路线 土地革命路线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农村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几次制定土地法,逐步形成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土地革命路线。1931年春,农民土地私有权问题的正确解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的正式形成。这就是: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概括为: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标志着中共土地政策的进一步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为: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其基本精神同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总路线一致,最重要的不同是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将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只征收其出租土地之一部或大部,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 土地法 土地改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