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垄断同盟guó jì lǒng duàn tóng méngмеждунарóдный монополист ческий союз国际垄断同盟 国际垄断同盟guoji longduan tongmeng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根据彼此订立的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的垄断联盟。其目的在于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割投资场所、以保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国际垄断同盟是在国内市场和原料产地瓜分完毕,垄断组织竭力争夺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剧烈斗争中形成。它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标志着资本积聚和生产集中达到一个新的更高阶段。国际垄断同盟达成瓜分世界的协定是依据资本实力的大小,按照弱肉强食的原则建立的,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按原来力量对比达成的瓜分世界的协定就会破裂。它会随各国垄断组织实力的消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等。起初以国际卡特尔形式最为普遍。萌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绝大多数国际卡特尔宣告解体,战后又有所恢复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卡特尔重新复活,而且具有新的特点,出现了由国家政府出面组织的国际经济联盟。20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国际托拉斯和国际康采恩庞大跨国公司有了巨大发展。 ☚ 多国公司 国际卡特尔 ☛ 国际垄断同盟又称“国际垄断组织”。帝国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为了瓜分世界市场根据协定组成的国际性经济联盟。 国际垄断同盟International Monopoly Alliance见“国际垄断组织”。 国际垄断同盟帝国主义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根据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经济联盟。在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国内垄断的发展和资本输出,商品输出的增加,国外市场更具有重大意义。在各国垄断组织为争夺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而相持不下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保证各自的利益,他们也就互相妥协,签订协议、结成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垄断同盟的早期形式有: 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以后又有国际托拉斯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由各国政府出面组织的国际经济联盟,跨国公司也有了巨大发展。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目的都是为了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国际垄断同盟不能消除竞争。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一旦资本和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按照实力建立的协议就会瓦解,并根据重新变化的实力地位,组成新的国际垄断同盟。 国际垄断同盟 国际垄断同盟International Monopoly Combines即“国际垄断组织”。 ☚ 国际垄断组织 国际卡特尔 ☛ 国际垄断同盟 国际垄断同盟亦称“超级垄断”。资本主义各国最大垄断组织根据协定结成的国际性经济联盟。国际垄断同盟是在国内垄断组织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不断扩大,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大垄断组织,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彼此斗争激烈。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为了避免两败俱伤,暂时妥协,签订协议,从而形成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垄断同盟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发展。其主要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由各国政府出面组织的国际经济联盟,如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作为国际托拉斯和国际康采恩的跨国公司和多国公司迅速发展。由于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这类国际垄断组织在瓜分国际经济势力范围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反托拉斯法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 00011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