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民精神总动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民精神总动员 国民精神总动员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推行的提高全国国民抗日精神运动。1938年3月,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个 “确定文化政策案”,成为这次运动的先声。3月11日,国民政府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下设立精神动员总会,蒋介石自任会长。3月12日,国民政府公布了 “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 和“精神总动员实施办法”。“纲领”阐述了宗旨:“所谓国民精神总动员者,自其字意言,则在个人为集中其一切意识、思维、智慧与精神力量于一个方面而提高使用之,在国民全体为集中一切年龄、职业、思想生活各不同之国民的精神力量于一个目标”,使国民们确立统一救国道德,坚定同一建国信仰,每一国民都能根据同一道德观念,为同一信仰而奋斗牺牲。其共同的目标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纲领”中规定“救国之道德”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八德; 建国之信仰 “为建设三民主义的国家”。同时规定了 “精神改造”的内容和实施工作的方法。其内容为:醉生梦死的生活必须改正;奋发蓬勃的朝气必须养成;苟且偷生的习性必须革除;自私自利的企图必须打破;纷歧错杂的思想必须纠正。其实施的工作方法为:宣传与倡导;训练与改进;督促与规劝;研究与推行。文件还规定各省市县都要设立国民精神总动员会,国民以同业公会、学校、机关等为单位,每月集会一次,在会上讲解国民精神总动员的纲领,进行国民公约宣誓。国民公约誓词共12条,其内容为: 不违背三民主义; 不违背政府法令; 不违背国家民族的利益;不做汉奸和不做敌国的顺民;不参加汉奸组织;不做敌军和汉奸的官兵;不替敌人和汉奸带路;不替敌人和汉奸打探消息;不替敌人和汉奸做工;不用敌人和汉奸银行的钞票;不买敌人的食物;不卖粮食和一切物品给敌人和汉奸。5月1日,重庆首次举行了国民总动员月会典礼,进行了国民公约的宣誓。同时,国统区其他一些省市也举行了国民月会。此后,在国民精神动员总会和地方各级国民精神动员会的督导下,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在各地开展起来。这对抗日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目的主要是维护和巩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1941年12月,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决定设立全国总动员机构,将原有的国民精神总动员委员会及新生活运动总会和其他有关的动员机构合并。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的抗战路线,实际收效并不很大。 ☚ 国民党第三次“改造” 国民联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