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团扇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团扇郎 团扇郎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见《乐府诗集》卷四五。《古今乐录》曰:“《团扇郎歌》者,晋中书令王珉捉白团扇,与嫂婢谢芳姿有爱,情好甚笃。嫂捶挞婢过苦,王东亭闻而止之。芳姿素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珉闻更问之,汝歌何遗? 芳姿即改云:‘白团扇,鹪𪁽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说明歌名来自一段曲折哀婉的爱情故事。《乐府诗集》收有《团扇郎》六首。内容系写利用团扇可以祛暑遮阳,夏不离手,暗喻情爱的深笃。如:“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饷(或作“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以上二首,《玉台新咏》卷一○作《桃叶答王团扇歌》)另收有“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遮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一首,即据《古今乐录》所记谢芳姿所作之意而改成,《玉台新咏》卷一○作《桃叶答王团扇歌》。 ☚ 丁督护歌 碧玉歌 ☛ 《团扇郎》团扇郎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遮面。 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南朝民歌中的爱情诗,很多是以女性为主体的,诗中或表达了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不渝的态度,或写出她们的相思之情与离别之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江南的社会风情。 《团扇歌》据传是晋中书令王珉,喜爱拿白团扇,他和嫂嫂的婢女谢芳姿“情好甚笃”(见《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嫂捶挞婢过苦,婢素善歌,故制此歌。又有一说认为是王献之爱妾桃叶所作。王献之与王珉是同时代人,又都是颇有声名的风流人物,说法相混,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内容来看,这是一位无名女子写的情诗。白团扇,本是六朝士大夫喜欢的饰物。有时在白团扇上题诗作画,又成了具有艺术性的借以表情的爱物,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是指画扇的美。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是指团扇的精致。 “团扇障白日,面作芙蓉光”, “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是指团扇可用,也可传情。这首诗的起句“团扇复团扇”,一个“复”字加上“团扇”形象的反复出现,使人想象得出,那位女主人公手持团扇反复展玩、爱不释手的情态。其中或许隐含着围绕团扇而产生的故事,或许有诗人的美妙回忆和联想,或许还有对未来的某些憧憬。诗的起句语气平缓,而第二句却集中写了团扇的用途, “持许自遮面”, “许”即此。这是一个特定的动作, “自”字,写出这动作是诗人主观的有意识的动作,而“遮面”则造成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写出了诗人微妙的心理反应。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憔悴无复理”, “憔悴”指脸面瘦弱发黄,诗人见到了心上人, “女为悦己者容”,因为没有修饰打扮,或打扮得还不满意,仓促间就要“自遮面”了。这是女诗人情感的婉曲的流露,同时这“憔悴”,也可能是相思之苦带来的, “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还可能是女诗人心中不好意思,借题发挥,以掩饰自己与情人相见时的慌乱不安的神情。总之生动逼真地写出了女诗人与情人相遇的瞬间的内心活动。这句诗单独来看,还没解决上句诗的悬念,又出现了新疑团,而第四句拨云见月,答案仿佛从迂曲小径走出来,眼前豁然开朗了。 “羞与郎相见”,一个“羞”字,对上面诗句的疑问作了解答,诗人至此真诚地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羞见”写出了女诗人不见又想见,见面又含羞,遮面更含情的心理状态。 这首诗笔法细腻,以动作写心情,以瞬间反应写真实感受,以不见情郎写愿见情郎,诗句幽微变化,含蓄中见明朗,维妙维肖地写出了女子羞见情人,持团扇自遮其面的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读之很有余味。 团扇郎 【出典】 《乐府诗集》卷四十五《团扇郎》题解引《古今乐录》:“《团扇郎》歌者,晋中书令王珉,捉白团扇与嫂婢谢芳姿有爱,情好甚笃。嫂捶挞婢过苦,王东亭闻而止之。芳姿素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珉闻更问之:‘汝歌何遗?’芳姿即改云:‘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 【释义】 团扇郎,原是晋时人谢芳姿对王珉的称呼,旧时诗文中常用作女子对情郎的爱称。 【例句】 愁生半额不开靥,只为多情团扇郎。(段成式《嘲飞卿七首》其三6769)这里以“团扇郎”称飞卿,含戏谑之意,亦以女子口吻点明爱情之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