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草原建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草原建设grassland construction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工程措施,对各种类型草场进行综合治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兴建草库伦(围栏草场),种植补播优良牧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和解决人畜饮水;植树造林;灭虫灭鼠;清除毒草;进行房舍、棚圈和交通运输等建设。目的是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草原建设 草原建设为提高草原生产能力而进行的各项基本建设和采取的各种生产措施。主要包括草场的围栏封育、建立人工草场、补播牧草、兴修水利、营造防护林及对草场进行灌溉、施肥、松土改良等。广义的草原建设还包括牧区居民点、住房、畜棚、畜圈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甘肃在草原建设方面,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并在资金上对牧区倾斜扶持。1963年起, 先后在牧区建立并推广 “尕海”、“红疙瘩”、“甘加”、“大河”等草原建设样板经验,取得显著成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草原建设:一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向以户或联户为单位的围栏草地发展。二是牧草的引种驯化与推广种植相结合,并扩大种子繁殖工作。三是围栏种草和培育改良相结合,建起一批抗灾基地。四是退耕还牧,理顺关系。牧区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后,进一步调动广大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 改变长期以来靠国家投资的局面,基本形成一个以牧民为主,个人、集体、国家一起上的新格局。据1998年统计,全省累计围栏草场保留面积达377. 73万亩, 种草保留面积1 537. 61万亩,改良草地393. 3万亩。“八五”期间牧民累计建房15万平方米,有1 300户牧民住上新房,全省牧区75%的牧民实现了定居或半定居。 ☚ 森林草原草甸草地类 人工草场 ☛ 草原建设指草原改良与建设 “人工”草场。草原改良包括更新植被、培育良种牧草、补播牧草、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兴修水利、增施肥料、防止鼠虫害等措施,可以收到防止草原退化、提高草原生产力的功效。建设人工草场,即集中有限资源,有重点地建设一部分有条件的草场,使之成为高产稳产人工草场。它的经营对象包括天然割草场、天然放牧场与人工饲草饲料地。三者比重因地区条件而异。人工饲草饲料地,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是草原建设的根本措施。在草原改良与人工草场建设的同时,均应注意牧栏、牧道、棚圈、供水、草原机械化、饲草饲料加工、贮仓等的设置,以及牧民定居、科学文化建设等。 草原建设指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工程措施,对各种类型草场进行综合治理。内容包括: 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兴建草库伦(围栏草场); 种植补播优良牧草;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和解决人畜饮水; 植树造林; 灭虫灭鼠,消除毒草; 进行房舍(定居点)、棚圈和交通运输等建设。中国有四十三亿亩草原,其中可利用的约三十三亿亩,是世界草原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为了促进草原建设,更好地调整有关草原的经济关系,必须大力加强立法工作,目前我国草原法正在制定过程中。 草原建设 草原建设为提高草原生产能力而进行的各项基本建设和采取的各种生产措施。包括草场的围封、灌溉、施肥、松土、补播牧草,兴建水库、塘坝、开凿水井和营造防护林带等。广义还包括牧区居民点、营地内住房、畜棚、畜圈等的建设。在我国,草原建设需从各地区、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大的建设项目,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把草原的合理利用、保护同重点建设正确地结合起来。 ☚ 畜牧业区划 饲料作物 ☛ 草原建设 草原建设为提高草原生产能力而进行的各项基本建设和采取的各种生产措施。具体包括草场的围封、灌溉、施肥、松土、补播牧草,兴建水库、塘坝,开凿水井和营造防护林带等。还包括牧区居住区、点,营地内住房、畜棚、畜圈等的建设。在我国,草原建设需从各地区、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大的建设项目,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把草原的合理利用、保护同重点建设结合起来。 ☚ 草场 草原生产能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