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回族丧葬习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回族丧葬习俗 回族丧葬习俗huizu sɑnɡzɑnɡ xisu境内回族实行土葬,主张速葬,以入土为安。亡人在家中只放一天,特殊情况下不超过三天。不信风水,不论贫富,不管地位高低,不论男女,都葬在回民墓地内。不用棺木,亡人按程序处理,安置坟坑内,葬礼仪式俭朴。在人病危之时,请阿訇到家中念讨白(即帮助临亡者念忏悔词)。亡故后,守护者即抿其目,合其嘴,顺其手足,将尸体移至洁净的板上(也叫水板),同时向亲友和街坊报丧,并在门口分男左女右贴出“恕报不周”(也有加写“谨阻丧礼”)一类白纸条。亲友得报,当天即来吊唁,丧主家按辈分依次排成一行,站在门口接待吊唁的客人。有的客人送来食品、挽帐、香,表示慰问,但禁送花圈、花篮。葬前由阿訇或亲属中年长者用温水冲洗遗体。男的由男的洗,女的由女的洗。洗者自己先要做过洗礼,然后一人执汤瓶(水壶),一人洗遗体,自上而下,先右后左,共洗三遍,洗净揩干,用三丈六尺白棉布(称作开凡)穿裹,然后抬到清真寺(或回民殡仪馆)内,待做完礼拜后,前来送葬的亲朋排成班子,随阿訇一起为亡者站哲纳则(宗教祈祷,以谢脱尘归净,是一种向亡人的告别仪式)。随后用塔布堤(移尸的木匣)由晚辈抬上或乘汽车到提前挖好的麦扎(坟地)。除亲朋好友外,一般妇女不送殡,不去坟地(现境内妇女也去坟地),也不请非穆斯林帮忙、抬尸、埋葬。所挖墓穴深四五尺(也有更深的),长六尺,宽三尺,离坟墓底一尺依西首穿穴(称偏堂),穴口深三尺,长六尺半,高二尺,上圆为弓背,下方为弓弦,将尸体安置于内,枕北、足南、面西。坟内不置任何祭品,亦不用砖石木料砌筑。冢起,丧主一般都请阿訇在冢前念《古兰经》,丧主及送殡者环跪墓前,念完葬礼始毕。人亡故后,丧主家一般不动烟火,食物均由亲友邻居送之。因城区回族人口少且分散,又多为职工,故丧主家中也设便饭招待送葬者。有的还施散钱财,多者多散,贫者量力而行,无一定数额。有的分别在葬后三日(或四日),五日、七日、月斋(亦称对月)、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及生段之辰均行纪念。根据家庭经济能力宰羊、宰鸡,炸油香(油饼子),请阿訇过包贴、念亥帖(为《古兰经》中有关章节)。回族坟地内,禁止埋葬非穆斯林死者,也不让回族亡者埋入非穆斯林坟地。反对在坟地附近修畜圈、厕所,禁止放牧牲畜和非回民群众在坟地内取土、拔草等。 ☚ 回族礼仪 回族服饰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