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四明十义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四明十义书 《四明十义书》,又称《十义书》,共二卷,是北宋初年天台宗内部山家山外两派论辩教理的重要著作,著名僧侣知礼(见 “十不二门指要钞”)著,收载于日本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6卷。 知礼在论辩中写作了 《问难书》、《诘难书》、《问疑书》、《覆问书》,《十义书》是其后的总结性著作,概括了知礼的主要观点。知礼将对“山外”派的批评归纳为十 “不”: “一、不解能观之法;二、不识所观之心;三、不分内外二境; 四、不辨理事二造; 五、不晓观法之功;六、不体心法之难;七、不知观心之法;八、不会观心之意; 九、不善销文; 十、不闲究理”。这是本书命名为 “十义” 的原因。 知礼针对 “山外”派的观点阐述了天台宗的基本理论,强调了对达到佛的果位后所能得到的认识境界的宗教理论,并不能代替“观心”的宗教实践过程;强调了宗教修行必须严格地循序进行,不能抛开对事相、法相的认识而直接显示心性。知礼针对山外派的“真心观”阐述了 “妄心观”,即1. 把 “介尔一念阴妄心”作为宗教修行实践最基本的对象。2. 认为 “妄染之心”尽管与 “如来”有差异,却在克服一方的过程中产生了另一方。3. 认为除圣贤之外,一般人不可能具备直接达到佛界心的能力。4. 佛的境界是真实的具备一切的本体,这种状态在世俗世界是找不到的。世俗世界只是 “不变”本体 “随缘”的产物,其中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 知礼在《十义书》中对“性具论”、“草木成佛”论也作了多处论证和发挥。 由于山家山外之争以山家取胜,后世的天台宗基本是山家后裔,所以山外的著作大多散佚不传。但《十义书》既为论辩之总结,因而得以保存了部分摘自山外著作 ( 《辨讹书》、《答疑书》、《五义书》、《释难书》) 中的重要观点,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对 《十义书》的研究,历来只评价为史实性的文献。目前在对宋代佛教的深入研究中,已逐渐注意到它在分析天台宗思想发展及其社会意义时的价值。 四明十义书 四明十义书中国佛教史书。简称《十义书》。二卷。北宋知礼著。知礼(960—1028),字约言,俗姓金。又称“法智大师”。因是四明(今浙江鄞县)人,人称“四明尊者”。七岁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探究律部要义。二十岁从天台螺溪传教院义通学天台教观,三年后即代师开讲说法。北宋淳化二年(991)受请住持乾符寺,大开讲席,学徒云集。至道元年(995)进住四明山保恩院。保恩院重建后,曾受敕额延庆寺,后即于此专事忏讲四十余年,学徒遍于东南。其佛学思想经过他的弟子们发扬,逐渐形成一派,称山家派,被看成是天台宗的正统。著作主要有《金光明经文句记》、《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解谤书》、《观音经玄义记》、《观音经义疏记》、《修忏要旨》等。 ☚ 景德传灯录 释氏要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