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收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收获》一九二四年,我由法友介绍到里昂附近香本尼乡村避暑,借住在一个女子小学校。因在假期,学生都没有来,校中只有一位六十岁上下的校长苟理夫人和女教员玛丽女士。 我的学校开课本迟,我在香乡整住了一夏,又住了半个秋天;每天享受新鲜的牛乳和鸡蛋,肥硕的梨桃,香甜的果酱,鲜美的乳饼,我的体重竟增加了两基罗。 到了葡萄收获的时期,满村贴了LaVendange的招纸,大家都到田里相帮采葡萄。 记得一天傍晚,我和苟理夫人们同坐院中菩提树下谈天,一个脚登木舄,腰围犊鼻裙的男子到门口问道:“我所邀请的采葡萄工人还不够,明天你们几位肯来帮忙吗,苟理夫人?” 我认得这是威尼先生,他在村里颇有田产,算得一位小地主。平日白领高冠,举止温雅,俨然是位体面的绅士,在农忙的时候,却又变成一个垢腻的工人了。 苟理夫人答应他明天;他过去之后,又问我愿否加入。她说,相帮采葡萄并不是劳苦的工作,一天还可以得六法郎的工资,并有点心晚餐,她自己是年年都去的。 我并不贪那酬劳,不过她们都走了,独自一个在家也闷,不如去散散心,便也答应明天一同去。 第二天,太阳第一条光线,由菩提树叶透到窗前,我们就收拾完毕了。苟理夫人和玛丽女士穿上围裙。吃了早点,大家一齐动身。路上遇见许多人,男妇老幼都有,都是到田里去采葡萄去的。香本尼是产葡萄的区域,几十里内,尽是人家的葡萄园,到了收获时候,阖村差不多人人出场,所以很热闹。 威尼先生的葡萄园,在女子小学的背后,由学校后门出去,五分钟便到了。威尼先生和他的四个孩子,已经先在园里。他依然是昨晚的装束;孩子们也穿着极粗的工衣,笨重的破牛皮鞋。另有四五个男女,想是邀来帮忙的工人。 那时候麦垄全黄,而且都已空荡荡的一无所有,只有三五白色骍骍的牛,静悄悄地在那里啮草;无数长短距离相等的白杨,似一枝枝朝天绿烛,插在淡青朝雾中;白杨外隐约看见一道细细的河流和连绵的云山,不过烟霭尚浓,辨不清楚,只见一线银光,界住空濛的翠色。天上紫铜色的云像厚被一样,将太阳包掩着;太阳却不甘蛰伏,挣扎着要探出头来,时时从云阵罅处,漏出奇光,似放射了一天银箭。这银箭落在大地上,立刻传明散采,金碧灿烂,渲染出一幅非常奇丽的图画。等到我们都在葡萄地里时,太阳早冲过云阵,高高升起了,红霞也渐渐散尽了,天色蓝艳艳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似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下下的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的古锦;“秋”供给我们的色彩真丰富呀! 凉风拂过树梢,似大地轻微的噫气;田间垄畔,笑语之声四彻,空气中充满了快乐。我爱欧洲的景物,因它兼有北方的爽垲和南方之温柔,她的人民也是这样,有强壮的体格而又有秀美的容貌,有刚毅的性质而又有活泼的精神。 威尼先生田里葡萄种类极多,有水晶般的白葡萄,有玛瑙般的紫葡萄。每一球不下百余颗,颗颗匀圆饱满。采下时放在大箩里,用小车载到他家里的榨酒坊。 我们一面采,一面拣那最大的葡萄吃;威尼先生还怕我们不够,更送来装在瓶中榨好的葡萄汁和切好的面包片充作点心,但谁都吃不下,因为每人工作时至少吞下两三斤葡萄了。 天黑时,我们到威尼先生家用晚餐,那天帮忙的人,同坐一张长桌,都是木舄围裙的朋友,无拘无束地喝酒谈天。玛丽女士讲了个笑话;有两个意大利的农人合唱了一阕意大利的歌;大家还请我唱了一个中国歌。我的唱歌,在中学校时是常常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许多掌声。 这一桌田家饭,吃得比巴黎大餐馆的盛筵还痛快。 我爱我的祖国,然而我在祖国中只尝到连续不断的“破灭”的痛苦,却得不到一点收获的愉快;过去的异国之梦,重谈起来,是何等的教我系恋啊! 赏析人在现实生活中,常有种种烦恼。为了松弛一下神经,有时会遥忆愉快的往事,以求得心理上的补偿。绿漪在法国留学四年,1925年遵母命回国后,因婚姻纠葛,心情一度很不舒畅。她的《收获》一文,追怀的正是留法时期的生活。文章写得优美,洋溢着真情实感,在异邦生活的写照中释放出一颗自由不羁的心灵,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文章简洁朴实地记叙了帮人采摘葡萄那一天的生活,淳厚的风俗人情跃然纸上。葡萄园主人的邀请,透露出诚恳殷切的心情。全村男女老幼,几乎人人出动,主人和四个孩子也一起参加收获。主人为人宽厚,和村民们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对大家体贴关怀。晚间聚餐,人们喝着酒有说有唱,其乐融融。这些描叙烘托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是富于感染力的。 与此形成对照,作者描绘景物,用的是另一副笔墨。她以女作家细致明锐的观察、清澈灵敏的感觉,摹写出法兰西秋日清晨的绚丽景象。先是从近到远,作一番全景式扫描:空荡荡的麦垄,三五只牛,一行行整齐的白杨,以及白杨外隐约可见的河流和云山;然后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太阳冲出云围、向大地洒遍光辉的奇丽瞬间;接着写天,写云霞,写栗枫松柏,综合成一幅鲜灵灵富于动态的图画。在生气灌注的景物描绘中,作者对色彩光线尤其敏感和爱好。她不吝惜在调色板上倾注心力,你看——麦垄是黄的,牛是白的,白杨是绿的,朝雾是淡青的,一片空濛是翠色的。起先云层呈紫铜色,被云层包掩的阳光呈银色;渐渐地,突破云层的阳光金碧灿烂,云霞变红了;过一会太阳辉煌起来,才显露蓝艳艳清如海水的天色,而栗枫松柏之类也复归本色,黄红翠绿错杂相间,好一幅“斑斓的古锦”!还有那一串串水晶般的白葡萄、玛瑙般的紫葡萄呢。秋天挥洒着丰富的色彩,作者捕捉到眼前变幻着的印象,把它移到纸上来了。清爽宜人的气候,赏心悦目的景致,在一个成熟季节里,到处给你带来充盈丰满繁茂的生命感觉,怎不令读者神往! 文章感情充沛饱满,没有虚夸矫饰,也没有炫异猎奇。作者沉浸在愉快的回忆中,为一幕幕场景所陶醉。不但在记叙和描绘中处处流露出喜悦和兴奋,有时还情不自禁地直抒胸臆,为欧洲景物人民留下赞词。作者对“过去的异国之梦”的眷恋是深挚绵长的,它通过洗炼典丽的语言在全篇中汩汩地流淌出来,很有艺术感染力量。 《收获》《收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女作家尼古拉耶娃(1911—1963)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一个集体农庄由落后变为先进的故事。男主角华西里在卫国战争中受了重伤,部队给他的妻子阿芙多蒂亚误发了阵亡通知。两年后华西里治好伤回到故乡,妻子已和拖拉机手斯特潘结了婚。华西里赶走了斯特潘,但他与妻子之间并没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华西里回来后担任了农庄主席,领导大家发展生产,改变农庄的落后面貌。区委也派了优秀的电机师和农艺师来协助。农庄建设了大型排灌设施,战胜了干早。农庄的面貌在一天天改变。华西里整天在外忙碌,很少关心阿芙多蒂亚,因此她很痛苦。后来她到区里去参加农技训练班,掌握了种苜蓿的技术。回农庄后,她带领饲养组种了大量的苜蓿,牲口的饲养得到很大的发展。秋天,庄稼获得了丰收,区委书记来到农庄,要求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华西里和阿芙多蒂亚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裂痕渐渐消除。在收获的喜悦中,夫妻俩重新开始了幸福和谐的生活。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战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反映了庄员们对集体事业的热爱和精神世界的提高,歌颂了集体农庄制度的优越性。经历过二次大战苦难的农庄庄员们珍爱和平的劳动生活,他们忘我劳动,农作队长阿廖夏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病重才住院治疗,终因医治无效去世,但他的榜样却激发了庄员们更大的劳动热情。华西里一心扑在农庄的建设上,但他对人的了解和关心不够。在区委书记的帮助下,他逐步克服了自己的缺点,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农庄领导人。阿芙多蒂亚是新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的集体农庄庄员。她不怕吃苦,善于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不断追求掌握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她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心,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正是她教育了华西里,使他认识到理解人、关心人的重要性。 小说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具有丰富性格的人物。华西里既有忠诚党的事业、大公无私的一面,又有急躁、工作方法简单的一面。阿芙多蒂亚温柔多情,但同时又是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在与丈夫不和的情况下,仍克服内心的痛苦,为农庄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此外,小说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也极其细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