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8月至1859年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写的序言。写于1859年1月。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马克思在文中简要叙述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经典性的表述。阐明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论证了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序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独立的科学意义。列宁指出,这篇序言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周密的说明。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为其在1858—1859年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写的序言,于1859年同该书一起发表。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在文中,马克思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社会历史中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周密的说明,其中精辟地阐明了他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经典的表述。马克思在这里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也是物质的,社会生活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人们在生产中发生的关系,即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决定他们的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当社会物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的发生变革。在这里,马克思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而论证了随着生产力发展一种社会形态经由革命,被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代替的必然性,并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新的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 ☚ 德意志意识形态 反杜林论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8月至1859年1月写成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写的序言。该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经典性的表述。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进一步剖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革,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根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该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列宁指出: 序言“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周密说明。”(《列宁选集》第2卷第585页) 它对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