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征将军sì zhēng jiāng jūn四位将军的合称,即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凡将军皆掌征伐。汉魏置。见《通典·职官十一·四征将军》。 四征将军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的合称。(1)武官名。东汉始置。征东将军,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为汉丞相时以马腾为之,或说以张迈为之; 征南将军,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冯异为之, 亦以岑彭为征南大将军;征西将军,建武中光武帝以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征北将军,建安中曹操为汉丞相时置。三国时魏蜀吴均沿置之。魏制秩均第二品,黄初中,位次三公,资深者为大将军。征东将军领兵屯寿春,统青、兖、徐、扬四州刺史;征南将军领兵屯新野, 统荆、豫二州刺史;征西将军领兵屯长安,统雍、凉二州史;征北将军领兵屯蓟,统幽、冀、并三州。晋与南北朝时四征将军成为优礼大臣的虚号。晋时秩第三品,加“大”字开府者进秩第二品,为位从公;南朝宋时秩亦为三品,加“大”字得仪同三司,南齐时加“大”字开府者亦为位从公;梁陈时为重号将军,梁秩第二十三班,陈秩第二品,加“大”字进位一阶,优者加同三公。北朝以四征将军褒赏勋庸,北魏、北齐秩均为第二品,北魏时加“大”者, 位次卫大将军; 北周秩第八命。(2)武散官名。隋代以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为散官将军, 秩正六品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