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借指声讨罪行。《后汉书·董卓传》:“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 请收让等,以清奸秽。 ” ●《国语·晋语五》:“宣子曰: ‘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 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 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 春秋晋国正卿赵宣子(盾)认为宋文公弑君即位,是犯上作乱,罪大恶极,遂说服晋灵公大张旗鼓,予以讨伐。
申讨 诛伐 责伐 鸣鼓声讨他人的罪行:鸣钟鼓公开声讨:明声 公开揭露声讨:公讨用文字声讨:笔伐 笔诛用语言谴责,声讨:口伐 口诛以严正之辞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谴责:奉辞问罪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口诛笔伐 口伐舌击 笔伐口诛 笔诛墨伐公布对方的罪行对其进行声讨:声罪致讨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大张挞伐(公开谴责:声讨)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