嘼shou8762 与“獸(兽)”同。 嘼(chù)“.jpg) 也。象耳、头、足禸地之形。古文嘼,下从禸。凡嘼之属皆从嘼。”(许救切)
,畜牲。《说文·牛部》:“ ,畜牷也。”小徐本作“畜牲”。钮树玉《校录》:“宋本牲作牷,讹。”张舜徽云:“凡云牲畜、家畜、六畜,皆当以嘼为正字。自经传以畜为嘼,而嘼废矣。本书田部:‘畜,田畜也。’乃谓田中所出,蓄聚之也。以与嘼字音同,故相通假耳。今语称嘼牲,读丑六切。”[1] 裘锡圭说:“‘嘼’在古文字中即‘單’字繁文,《说文》说此字不可信。”[2]狩猎的“狩”古作“獸”,本从單从犬会意。而嘼是“單”字繁化。今考甲骨文“單”作 、 、 等,为狩猎工具的象形。“嘼”字在金文中有 、 、 、 、 等不同形体,战国包山楚简作 。可见“嘼”为狩猎工具,是“獸”字后起分化字,专表“牲畜”义,引申为动词蓄养。后来这两个义项由“畜”承担。“兽”则作为“獸”的简化字承担“野嘼”等义项。 嘼部只有一个属字“獸”,云:“守备者。从嘼,从犬。”“獸”字甲骨文作 等,金文作 、 ,战国包山楚简作 ,睡虎地秦简作 ,均“从嘼,从犬”,小篆基本未变。獸、狩本为一字,从犬,从丫(干)。丫为狩猎工具,犬善于逐獸,故干犬会狩猎之意。 嘼 ☚ 嘼部 獸 ☛ 嘼 ; (xiù)許救切。此“畜牲”之“畜”之古文,象耳、頭、足禸地之形。 嘼 *嘼xjəw[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獸牲也。 象頭足厹地之形。古文嘼下从厹。凡嘼之屬皆从嘼。(十四篇下) 獸字析出,網之形。 ☚ 牖 獸 ☛ 00000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