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孟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孟子》

【著者】:

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亚圣”,与孔子并提。《孟子》现存7篇,每篇分上下,以开头数字作篇名。

《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并把它推广到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孟子的仁政学说。

“仁政”就是爱民之政,王天下之政,以民为重之政。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民本”思想,即“民贵君轻”的思想,它是孟子关于“仁政”思想的基础。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保证民众的最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为之设计了“制民之产”的经济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广大民众的力量。《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有善端,即善的萌芽,这是一种“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

善端有四类,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四端,这些善端扩充起来,就形成全部的封建道德观念。性善论的合理之处是试图揭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探讨人的本质特征,同时强调社会环境与自我修养对道德观念发展的作用,但总体上说,性善论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在认识论上,《孟子》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理性的作用,就能认识自身固有的本性,从而也就认识天道了。从强调理性作用出发,孟子还提出“养浩然之气”的思想。

“浩然之气”是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问的自觉的精神。人有了这种“浩然之气”,就具有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养气”的途径是在自身的言行中努力实践孔孟所主张的“道”,这就是所谓的“集义”。孟子的这种培养和发扬自觉精神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

孟子的历史观是主观唯心的,他臆造了一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历史循环模式。

唐以前,《孟子》地位不高,排在经书之下,被列为子类,唐韩愈把孟子看作儒家“道统”的真正继承者,《孟子》的地位才得以提高。南宋时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

注释以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和今人杨伯峻的《孟子译注》为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