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路运输
50年代初,随着铁路恢复,南北铁路通车,吉林省大批粮食进关,铁路运输量猛增。1950年,全省依靠铁路运输供应出口,调出省外和省外调入粮食达112.08万吨。1952年增加到201.73万吨,1954年连续保持200万吨左右的水平。50年代后期仍在160万吨左右。
60年代初,铁路运粮数量下降到120万吨。从1963年开始,铁路粮食运输量稳步上升,到1966年达到191.95万吨。1966年后,虽有“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全省铁路粮食运输量一直保持在195至198万吨的水平。
70年代,吉林省粮食情况进一步好转,铁路粮食运输趋于正常。到1978年以后,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全省粮食征购入库量逐年增加,粮食实行多渠道经营,议价粮食购销、运输经营活动普遍开展,铁路粮食运输量达到新的水平。铁路运输量年均达294万吨。
80年代,铁路粮食运输结构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既有平价粮油出口、地方品种串换和省间、地区间调拨,也有议价粮油的出口及省际间、地区间的调拨;既有国家粮食部门由铁路运输粮食,也有社会上机关、企业、集体和个人运输粮食。全省1981—1990的年均粮食铁路运输量达到591.74吨。
表5-5-6 1978—1990年粮食铁路运输量分项情况表
单位: 万吨
年度 | 总运量 | 省外 调入 | 地方 进口 | 平价粮食 | 议价粮食 |
调出省外 | 供应出口 | 地方出口 | 地区间调剂 | 供应出口 | 省外调入 | 调出省外 | 地区间调剂 |
1978 | 253.99 | 88.10 | | 87.25 | 3.20 | | 75.44 | | | | |
1979 | 252.50 | 86.50 | | 75.60 | 8.35 | | 76.22 | | 1.31 | 4.52 | |
1980 | 375.56 | 121.81 | | 151.96 | 5.04 | | 58.30 | 4.09 | 10.80 | 23.56 | |
1981 1982 1983 | 406.69 389.16 498.43 | 122.41 108.17 151.48 | | 142.60 130.90 195.30 | 12.11 6.96 11.06 | 0.11 0.03 0.03 | 94.92 105.76 104.00 | 7.34 10.64 6.31 | 12.33 11.41 10.23 | 11.80 11.95 17.77 | 3.07 3.37 2.25 |
1984 1985 1986 | 440.07 679.06 676.80 | 110.01 113.72 107.62 | 4.79 2.75 0.02 | 151.77 147.61 104.62 | 59.26 144.85 196.57 | 23.98 106.33 | 64.20 115.68 167.07 | 6.14 15.16 35.65 | 6.71 15.96 12.80 | 12.33 13.21 46.28 | 0.88 3.79 6.17 |
1987 1988 | 670.17 660.85 | 105.49 105.53 | — — | 117.83 161.27 | 249.39 188.76 | | 127.34 89.17 | 10.60 29.37 | 29.27 10.06 | 26.38 58.77 | 3.87 17.92 |
1989 1990 | 814.26 681.86 | 135.74 115.84 | 6.68 1.92 | 225.34 74.55 | 225.00 311.72 | | 112.28 118.58 | 19.46 10.61 | 26.10 17.61 | 55.20 25.46 | 8.46 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