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嗜血杆菌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

酶系统不够完备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人工培养时必需提供新鲜血液才能生长繁殖,故名“嗜血”。本属菌有时呈球杆状或丝状,美蓝染色两极浓染,无鞭毛和芽孢,多数菌株有荚膜。DNA中G+C的mol数为0.38~0.42。需氧或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将血液加温至85℃,红细胞破裂释放大量X和V生长因子。X因子是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氯化高铁血红素,可供细菌合成细胞色素、细菌色素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等的辅基;V因子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辅酶I)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辅酶Ⅱ)。根据X、V生长因子的需要可分14余种,与兽医有关的有猪嗜血杆菌(H.suis),绵羊嗜血杆菌(H.ovis),昏睡嗜血杆菌(H.somnus)和鸡嗜血杆菌(H.gallinarum)等。

嗜血杆菌属Hemophilus

系致病杆菌属之一。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鞭毛、无芽胞,酶系统发育不完善,为严格寄生菌。本菌培养时必须供给X和Y因子才能生长,这两种因子均含于血液中。X因子即血红素,存在于红细胞中,耐热,供菌合成含铁呼吸酶。Y因子是一种脱氢辅酶,存在于血液、酵母、马铃薯中,不耐热,在120℃ 15分钟即可破坏。常见的致病嗜血杆菌有发否杆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副流行感冒杆菌、溶血性嗜血杆菌、杜克杆菌等。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

系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包括流行性感冒嗜血菌、副流行性感冒嗜血菌、埃及嗜血菌、杜克嗜血菌等。呈多形态性,无鞭毛或芽胞。酶系统发育不完善,为严格寄生菌。培养时必须供给X和V因子始能生长。此属菌对X、V因子的需要各不相同,故其溶血力及致病性各异。

嗜血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

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是一类革兰阴性小杆菌,有时呈球杆状、丝状等多形态。无鞭毛或芽胞。需氧或兼性厌氧。人工培养时必须供给新鲜血液才能生长,故名。新鲜血液中有x、v生长因子。前者为血红蛋白衍生物,后者为辅酶Ⅰ或Ⅱ。根据对x、v生长因子的需要不一,本菌属分为十余种(表)。严格寄生菌,主要寄居在上呼吸道的粘膜表面,其中对人致病的有流行性感冒杆菌(见“流行性感冒杆菌”)、埃及嗜血杆菌、杜克杆菌等。DNA的G+C含量为38~42%。

嗜血杆菌属各菌种的主要生物性状


埃及嗜血杆菌(H. aegypticus) 1883年德国细菌学家Koch在埃及结膜炎患者中见到本菌,1887年美国眼科学家Weeks分离出本菌,故又称郭-魏杆菌。菌体长1.5~2.5μm,宽0.25~0.5μm,形态极似流感杆菌。有时呈双端染色,且多位于细胞内。生长需要x、v因子,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可形成透明无溶血的小菌落。与流感杆菌的抗原有部分相同。引起人类的急性或亚急性结膜炎,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污染手巾、手帕等传播,常易侵犯儿童。
杜克杆菌(H. ducreyi) 1890年意大利皮肤病学家Ducrey首次发现本菌,故名。是人类溃疡性病软性下疳的病原菌,故又称软性下疳杆菌。菌体长1.5~2.0μm,宽0.5μm。仅在新鲜巧克力色平板上生长。将纯培养物注入家兔可引起局部溃疡性病灶。用本菌悬液可作为诊断软性下疳的皮肤试验抗原,患者在感染后1~2周,皮试可转为阳性,且可持续数年,软性下疳感染后无持久免疫力。
嗜沫杆菌(H. aphrophilus) 长 1.5~2.0μm,宽0.4μm。有时可从死于心内膜炎和脑膜炎患者中分离出来。一般是人类口腔和上呼吸道内的正常菌群。生长只需要x因子,在液体培养基的玻管内壁可见绒毛状团块,本菌与放线菌在生化反应和血清学上极为相似,甚易混淆。
☚ 黄杆菌属   流行性感冒杆菌 ☛
000147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