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厄鲁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厄鲁特 又译额鲁特,即蒙语geled(大)之汉译。原为卫拉特蒙古具体部落名,后渐渐与卫拉特通用。清代用以作为漠西蒙古诸部的总称。国外学者又往往沿袭突厥语族之习惯,泛称其为“卡尔梅克”。其先系蒙元斡亦剌、明代瓦剌。初分布于锡什锡德河和叶尼塞河上游。经过长期发展变化,并融合和吸收了周围突厥语族及东蒙古诸部成分,至明末清初形成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后,原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列为四部之一。牧地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鄂毕河、伊犁河流域以及青海扩展。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农业和手工业也有发展。大多信仰藏传佛教。17世纪中期后开始使用托忒文。各部分牧而居,互不统属,但有议事机构-丘尔干(会盟),即定期的领主代表会议,作为协调各部关系、加强封建统治与抵御外侮的临时组织。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联系甚为密切,表贡不绝。17世纪70年代,噶尔丹汗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成为准噶尔政治中心和各部会宗地。统辖天山南北,势力曾远及塔什干、费尔干纳、撒马尔罕等地。18世纪中叶,清廷统一西北,在厄鲁特蒙古族聚居地区先后实行盟旗制度。其后裔至今尚生活在新疆、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等地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