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周报》的创办与休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周报》的创办与休刊

《周报》于1945年9月8日在上海创刊,是以刊载政论性杂文为主的进步杂志。

“其时距日本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向中苏英美等同盟国正式举行投降仪式不过六天,是当时上海同类刊物中最早问世的一种”(柯灵《〈周报〉沧桑录》)。当时抗战刚刚胜利,人民切望和平,国民党当局却到处抢夺胜利成果,蓄意挑动内战。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周报》,以“加强团结,实行民主”为宗旨,评论时局,暴露现实,要求民主、和平,反对独裁专制,反对内战阴谋,成为广大进步作家进行民主斗争的重要阵地。《周报》上的政论、时评、杂感、通讯、散记等文体发挥了打击敌人、教育读者的战斗作用,许多文章刺痛了统治阶级的心,因而种种迫害接踵而至。

1946年8月8日,国民党当局终于下令停刊。《周报》编了个特大的“休刊号”(第49、50期合刊,1946年8月24日)作为答复:首先是唐弢执笔、与柯灵共同署名发表的《暂别读者》(后来唐弢收入《短长书》时改题《〈周报〉休刊词》),抗议“党国”“杀死”《周报》;接著在“我们控诉”这个醒目的大字标题下,发表了马叙伦、茅盾、郭沫若、柳亚子等十五位知名人士送别《周报》的诗文,控诉“中国法西斯蒂的又一罪行”(柳亚子语),称颂“《周报》在民主运动史上,在反内战运动史上,将永远保存著他的声誉”,坚信“书是焚不完的,儒是坑不尽的,秦始皇是快死的”(郭沫若语);最后还全文刊载了《上海杂志界联谊会为抗议〈周报〉被迫停刊宣言》。

这样《周报》就以严正的态度和强大的舆论力量给予国民党当局一个沉重打击。《周报》被迫停刊事件,其影响已远远超出著作界和舆论界范围,成为当时反专制争民主的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从这一事件中更加认清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专制统治的真面目,更加坚定地站在民主斗争战线上,为民主、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