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养护学研究贮存商品的质量变化规律和维护质量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 商品养护包括预防商品变质毁损和救治已经开始变质毁损的商品两方面,它是保证商品质量、减少损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商品贮存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品养护学以维护贮存商品质量的全过程为研究领域,以维护贮存商品质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对象。商品养护学的研究不仅适用于商业仓储部门,而且适应军事后勤、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 商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贮存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和发生的质量变化也多种多样,因而采取的科学养护技术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商品养护学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围绕贮存商品质量变化和如何维护商品质量是本学科研究的中心内容。具体说来,其研究范围是:贮存商品质量的变化;仓储温湿度调节;商品的虫害、霉腐、锈蚀、老化、聚合、分解、挥发、溶化、熔化、冻结、渗漏、污染等及其防治; 化学危险品的安全贮存和食品保鲜等。学科的基本任务是: 研究不同种类商品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贮藏特性和贮存环境与商品质量变化的关系; 揭示贮存商品质量的变化形式、变化速度及其规律性; 研究贮存商品科学分类和质量检测技术以及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就; 阐明与解决维护贮存商品质量的理论和科学养护技术、方法等。 商品养护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对于它的研究对象,目前尚有争论,归纳起来有四种观点:(1)研究商品贮存过程中质量变化规律和科学养护方法; (2)研究如何维护商品的使用价值; (3)研究商品自然属性的变化和如何维护商品的使用价值; (4)研究流通过程中如何维护商品的质量。 物质贮藏的保管养护技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汉氾胜之和王充是我国最早提出谷物发生虫害同外界温湿度密切相关的理论的。公元五世纪末,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提出,用窑埋藏食品胜过用器具盛装的方法,这比法国尼古拉·阿培尔 (NicolasAppert) 1804年发表《用密封容器贮藏食品之法》要早一千二百多年。唐德宗元年(公元780年),陆羽所著《茶经》 中讲到茶叶贮存的方法。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年),在北京兴建冰窑用来贮藏鲜果鲜菜。随着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窑藏、沟藏、冻藏、密封贮藏等技术。但是,商品养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近年来的事。 商品养护这个概念,是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商业仓储部门提出来的,以后商业、外贸、物资等储运部门和有关院校相继采用这个概念。1956年,商业仓储部门成立全国商品养护技术研究组。二十多年来,该组成员单位积极开展商品养护技术的研究试验,推动和提高了我国商品养护技术水平。1959年,北京市商业储运公司首次编出《仓储商品养护手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63年商业部储运局编的《仓储商品养护知识》,对商品养护的定义作了说明,之后一些财经院校编的商品学教材中也相继把商品养护列为重点章节之一。1963年和1964年,在哈尔滨和大连召开的两次全国商品学学术讨论会上,有十多篇论文阐述了商品养护的有关内容。1975年,湖北财经学院首次编出了具有商品养护学雏形的《商品养护讲义》,较系统地阐述了贮存商品质量变化和科学养护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商业、物资、外贸、军事后勤的仓储部门和一些商业、供销中等专业学校,在培养商品养护技术人员时,都把商品养护学作为主要内容。作为以维护贮存商品质量为研究对象的商品养护学,它来源于仓储实践,又为仓储事业服务,广泛应用于商业、外贸、物资、军事后勤等部门。商品养护学对指导仓储技术管理科学化与现代化,确保国家亿万财富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品养护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综合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与多种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是本学科的基础学科;研究贮存商品质量变化、机理和环境条件以及养护技术、方法时,又涉及昆虫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气候学、环境保护学、空气调节学、通风工程学、制冷贮藏学、仓库建筑学、商品学、商品包装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研究贮存商品质量检测技术,又与商品检验学有联系; 研究仓储现代化管理,又与贮运机械、仓储管理学、运输学、商业企业管理学有联系。 阅读书目: 《仓储商品的养护》商业部计划局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77年版;《商品养护》商品养护编写组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81年版;《商品养护知识》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 《商品养护学》商品养护学编写组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