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文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文粹

唐文粹

文章总集。北宋姚铉编。作者因《文苑英华》卷帙浩繁,难于通读,遂选录十分之一,编成本书,共一百卷。以作品体裁分门别类编排,共十余类。其选录唐代诗文以古雅为标准,反对雕琢,不收律赋、近体诗和和骈文,而于韩、柳古文,特加推崇,表现了宋初古文运动先驱者的文学观念。本书是最早的唐代诗文选本。通行本以顾广圻校刻大字本和《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徐焴刻本较佳。清郭𪊲有《唐文粹补遗》二十六卷。

☚ 唐宋   唐宋八大家文钞 ☛

唐文粹

姚铉选,内诗十三卷,又皆古体也。选唐赋遗律赋,选唐诗遗律诗,强以古绳今,未为通鉴。(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三一)

《文选》而下,唯姚铉 《唐文粹》卓然可观,非他选所及。其录诗皆乐府古调,不取近体,尤为有见。余尝取而删之,与《英灵》、《间气》诸集删本都为十种,并行于世。(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卷四)

《唐文粹》 一百卷。……是编文赋唯取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亦唯取古体,而五七言近体不录。考阮阅《诗话总龟》 载铉于淳化中侍宴,赋 《赏花钓鱼》 七言律诗,赐金百两,时以比夺袍赐花故事。又江少虞《事实类苑》载铉诗有“疏钟天竺晓,一雁海门秋”句,亦颇清远。则铉非不究心于声律者,盖诗文俪偶,皆莫盛于唐; 盛极而衰,流为俗体,亦莫杂于唐。铉欲力挽其末流,故其体例如是。于欧、梅未出以前,毅然矫五代之弊,与穆修、柳开相应者,实自铉始。其中如杜审言《卧病人事绝》一首,较集本少后四句,则铉亦有所删削。又如岑文本《请勤政改过疏》之类,皆《文苑英华》所不载,其蒐罗亦云广博。王得臣 《麈史》乃讥其未见张登集,未免有心立异。诗中如陆龟蒙 《江湖散人歌》、皎然 《古意诗》之类,一概收之,亦未免过求朴野,稍失别裁。然论唐文者终以是书为总汇,不以一二小疵掩其全美也。( 《四库全书总目》)


《唐文粹》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唐文粹》

 诗文总集,北宋姚铉(967-1020)编。一百卷。收录唐代文赋1104篇,诗961首。其选录诗文以古体为取舍标准,“文赋惟取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亦惟取古体,而五七言近体不录。”(《四库全书总目》)其推崇古体,意在纠正晚唐五代以来文风之弊。他的主张与宋初开始用古文写作的穆修、柳开相呼应,对后来欧阳修、梅尧臣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有一定影响。此书蒐罗广博,为唐代诗文总汇。有影印明嘉靖刊本等。

唐文粹 - 可可诗词网

唐文粹

姚铉选,内诗十三卷,又皆古体也。选唐赋遗律赋,选唐诗遗律诗,强以古绳今,未为通鉴。(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三一)

《文选》而下,唯姚铉 《唐文粹》卓然可观,非他选所及。其录诗皆乐府古调,不取近体,尤为有见。余尝取而删之,与《英灵》、《间气》诸集删本都为十种,并行于世。(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卷四)

《唐文粹》 一百卷。……是编文赋唯取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亦唯取古体,而五七言近体不录。考阮阅《诗话总龟》 载铉于淳化中侍宴,赋 《赏花钓鱼》 七言律诗,赐金百两,时以比夺袍赐花故事。又江少虞《事实类苑》载铉诗有“疏钟天竺晓,一雁海门秋”句,亦颇清远。则铉非不究心于声律者,盖诗文俪偶,皆莫盛于唐; 盛极而衰,流为俗体,亦莫杂于唐。铉欲力挽其末流,故其体例如是。于欧、梅未出以前,毅然矫五代之弊,与穆修、柳开相应者,实自铉始。其中如杜审言《卧病人事绝》一首,较集本少后四句,则铉亦有所删削。又如岑文本《请勤政改过疏》之类,皆《文苑英华》所不载,其蒐罗亦云广博。王得臣 《麈史》乃讥其未见张登集,未免有心立异。诗中如陆龟蒙 《江湖散人歌》、皎然 《古意诗》之类,一概收之,亦未免过求朴野,稍失别裁。然论唐文者终以是书为总汇,不以一二小疵掩其全美也。( 《四库全书总目》)


古籍名著《唐文粹》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唐文粹

 本名《文粹》,南宋时始称《唐文粹》。唐诗文选集。一百卷。宋姚铉编选。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姚铉,字宝之(一作宝臣)。生于宋乾德四年(967年),卒于宋天禧四年(1020年)。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两浙转运史。为宋初古文名家。
 《唐文粹》仿《文选》体例,别体纂集,分为古赋、诗、颂、赞等十六类,每类包括若干卷。每类下又按诗文主题分成小类,如古赋,又分为圣德、失道、京都、郊庙等小类,各收若干作品不等。全书共收诗文约二千篇。书首有编选者序一篇。
 姚铉是宋初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本书的诗文选录也鲜明地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思想,“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故侈言蔓辞,率皆不取”(《文粹序》)。于诗、赋,只取古诗、古赋,近体诗和骈赋一概不收;于文,也以古朴简奥为主,极推崇韩愈、柳宗元,十六类中,韩文选入十五类,柳文选入十二类。诗文俪偶之风盛于唐,但盛极而衰,发展为俗体。姚铉正是为了挽此颓波,所以成此体例。姚铉在欧阳修、梅圣俞等之前倡导古文,此书的编纂,对于宋代古文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是编选者忽视近体诗的成就,则不能不说是片面的。
 《唐文粹》选文鉴裁精审,去取谨严,清代费有容称赞其存心之公、立识之精、取材之富均为人所不及,为后世编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自宋以来,仿作很多,如宋吕祖谦的《宋文鉴》,元苏天爵的《元文类》,明程敏政的《明文衡》等。但本书也存在分类琐碎、类界不清、承袭谬说等缺点。特别是由于时代局限,过多地选入歌颂“圣德”的作品,这些显然是较少思想和文学价值的。
 《唐文粹》在宋宝元二年(1039年)已有临安孟琪刻本行世,其后历代都有翻刻,较好的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徐焴刻本。《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四部丛刊·集部》等丛书均收有《唐文粹》。
唐文粹

唐文粹

总集名。本名《文粹》。北宋姚铉(967—1020)编。铉字宝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仕至两浙转运使。此书是他经过十年努力,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完成。全书凡100卷,收录有唐一代古赋、诗、颂、赞、古文、书、序、传录、记事等各体作品两千余篇,是一部在宋、元、明三代很有影响的文章总集。编者因不满世传唐代总集选文“率多声律,鲜及古道”,提出“只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唐文粹序》)作为选录标准。所以所选文、赋、诗歌等只取古体,不录律赋、四六和五七言近体。书中选录唐代“古赋”9卷,共55篇,却细分圣德、京都、哀乐愁思、梦等18个子目。从内容上看,既有李华《含元殿赋》、李白《明堂赋》之类颂扬之作,也选入了一些较有思想意义的篇章,如李白《大鹏赋》,李商隐《虱赋》、《蝎赋》,罗隐《秋虫赋》,陆龟蒙《后虱赋》等。此书版本很多,始有北宋宝元间临安孟琪刻本,较善者则推明嘉靖十三年(1534)徐焴刻本,《四部丛刊》即据徐本影印,并附有顾广圻和江铁所作的校勘记1卷。

☚ 𢈪堂集   唐人赋钞 ☛

唐文粹

诗文总集。宋人姚铉编。一百卷。铉字宗臣,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太平兴国中进士。官至两浙转运使。此编为唐代诗文选本。编者以为《文苑英华》卷数太多,难于通读,遂选录十分之一,成此编。按体裁分成十余类,又分门选录诗文。取文以古雅为标准,反对雕琢。文赋唯取古体,四六骈文不收;诗亦取古体,五七言近体不录。于韩(愈)、柳(宗元)古文,尤为推崇。此书为唐代诗文最早之选本,对后世选家有一定影响。有明嘉靖间刻本,顾广圻校刻大字本。清人郭麟有《唐文粹补遗》二十六卷。

唐文粹

《唐文粹》tangwencui

唐代诗文选集。100卷。宋代姚铉(967—1020)编。姚铉,字宝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及第。官至两浙转运使。
书中选录诗961首,文、赋1104篇。分为20余体,每体又分若干类。以古雅为标准,以古体为依归,不收近体诗。编者在序中概述唐文学的发展,认为自陈子昂“始振风雅”,诗歌方面,历经沈佺期、宋之问、李白、杜甫;散文方面,韩愈“首唱古文,遏横流于昏垫,辟正道于夷坦,于是柳子厚、李元宾、李翱、皇甫湜又从而和之”。推崇古体的倾向性十分鲜明。编者欲借此矫晚唐、五代诗文之弊,其主张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相呼应。但编者忽视近体诗的成就,对唐代诗歌估价有一定的片面性。
今通行《四部丛刊》本,系据校对明嘉靖刊本影印。清郭麐有《唐文粹补遗》26卷。

☚ 文苑英华   古镜记 ☛

唐文粹

总集名。北宋姚铉编。一百卷。初名《文粹》,南宋重刻始加“唐”字。选录唐代诗、文、歌、赋均取古体,不录骈体文和五七言律诗。搜罗甚广,选择也颇谨严,惟分目较琐碎。通行本以顾广圻校刻大字本及影印明嘉靖间刊本为善,影印本附校记一卷。清郭有《唐文粹补遗》二十六卷。

唐文粹

《唐文粹》

宋姚铉编。100卷。按照作品体裁不同,分为10余类。选辑精审,崇尚古雅,故于唐代诗文皆取古体,不录律赋,近体诗和四六文。实开宋古文运动先河。清郭有《唐文粹补遗》26卷。清江书局刊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

☚ 全唐文   唐代散文选注 ☛

唐文粹

一百卷。宋姚铉(968—1020)编。陈善《扪虱新话》以为徐铉者,实误。姚铉字宝臣,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地)人。自署郡望,故曰吴兴。太平兴国八年 (983) 进士。官至两浙转运使。事迹具 《宋史》本传。是编文赋惟取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亦惟取古体,而五、七言近体不录。考阮阅 《诗话总龟》,载姚铉于淳化中侍宴,赋赏花钓鱼七言律诗,赐金百两,时以比夺袍赐花故事。又江少虞《事实类苑》,载姚铉诗有“疏钟天竺晓,一雁海门秋”句,亦颇清远。则姚铉非不究心于声律。盖诗文俪偶,皆莫盛于唐。盛极而衰,流为俗体,亦莫杂于唐。姚铉欲力挽其末流,故其体例如是。于欧、梅未出以前,毅然矫五代之弊,与穆修、柳开相应者,实自姚铉始。其中如杜审言“卧病人事绝”一首,较集本少后四句。则铉亦有所删削。又如岑文本请勤政改过疏之类,皆《文苑英华》所不载。其搜罗亦云广博。王得臣《尘史》乃讥其未见张登集,殊失之苛。惟文中芟韩愈《平淮西碑》,而仍录段文昌作,未免有心立异。诗中如陆龟蒙《江湖散人歌》、皎然《古意诗》之类,一概收入,亦未免过求朴野,稍失别裁。然论唐文者终以是书为总汇,不以一二小疵掩其全美。通行本以顾广圻校刻大字本及影印明嘉靖间刻本为善。有 《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