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九成宫遗址
位于县城西郊。原为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所建的离宫——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稍加修葺,增置禁苑、武库和官寺,更名为九成宫。曾被誉为隋唐离宫之冠。九成是九层或九重之意。贞观六年孟夏,魏徵撰《九成宫醴泉碑铭》描绘道:“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唐太宗曾多次来此避暑。高宗永徽二年(651)改九成宫为万年宫。武则天重入后宫前,便在此与高宗同住。乾封二年(667)恢复旧名。唐末洪水,九成宫坍毁。今唯贞观六年书法家欧阳询所书著名《九成宫醴泉碑铭》刻石、永徽五年高宗御撰御书《万年宫碑铭并序》刻石,为原宫中之物,极为珍贵。1978年以来经多次发掘考察,已了解九成宫全貌。其中重点发掘了离宫东部的37号殿址。现存46个1米见方的覆盆式青石柱础,雕刻精细。柱网分布独特,檐柱与内柱之间为跨度达8.2米的围廊,如此宽度,为国内首次发现。从平面布局可见殿堂面阔9间,进深6间。遗址中部为内殿,面阔5间,进深2间,南北跨度达9.4米,此种格局,在古今建筑文献中均无实例,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大价值。
☚ 8. 麟游县 麟游隋唐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