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适 【生卒】:1891—1962 【介绍】: 中国著名学者。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哲学、史学、文学等领域皆有建树。 安徽绩溪人。 原名洪骍,字适之。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接触新学,信仰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先后在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师事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并深受其思想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开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之先声。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新诗集《尝试集》,为中国第一部文人的白话诗集。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思想开始向右转,提倡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在学术思想上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用主义方法,发生了较大影响。1922年离开《新青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提倡各省自治的联邦制。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对抗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并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代表蒋介石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 1942年任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后任国民大会主席,领衔提出《戡乱条例》。 全国解放前夕去美国,后在台湾去世。 究其平生的思想,其主导倾向是反封建、反孔教,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倡导实现人的个性自由。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白话文学史》(上卷)、《胡适文存》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