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哮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哮证病名。简称哮。见《医学正传·哮喘》。指发作性痰鸣气急的疾患。《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薰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症因脉治》卷二:“哮病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哮症主要见喘急而喉中有痰如拉锯声,重症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汗出似脱。又常因反复发作,导致脏气虚衰,真元耗损。宜培补脾肾,在发作时宜祛邪,宣降肺气,涤痰平喘。如虚实夹杂,则扶正与祛邪并用。由于致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冷哮、热哮、痰哮、食哮、肾哮等。参见喘鸣、喘喝、呷嗽、喘呼、哮吼条。 哮证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痰浊内伏,是哮证的夙根,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发作时由于痰阻气道,肺气上逆,痰气相搏,故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病。辨证论治:发作期,祛邪为主。 ☚ 喘证 痰饮 ☛ 哮证病证名。简称哮。古称喘鸣、喘喝,也称哮吼。即伴有痰鸣音的呼吸困难。哮与喘往往并存,难以分开。临床上分为冷哮与热哮两种。 哮证xiàozhèng病症名。简称哮, 见《医学正传·哮喘》。呼吸急促而喉中有痰鸣的病症。古称喘鸣、喘喝, 又名哮吼。各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病症的通称。多因“内有壅盛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见《医学正传·哮喘》)。症见呼吸喘促、喉间有哮鸣声、咽塞胸闷、咳痰不爽, 严重的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气急不能平卧。若咳出大量黏痰,则症状逐渐缓解, 每因气候变化、食物、情志或劳累过度诱发。初起时常先见喉鼻作痒、喷嚏等症状; 如反复发作, 可导致脏气虚衰, 真元耗损。治宜宣降肺气, 涤痰平喘, 扶脾补肾。亦可用针刺、灸疗、穴位注射等。根据致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 又分冷哮、热哮、痰哮、肾哮等。详各条。 哮证xiào zhèngwheezing syndrom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