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哮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哮证

病名。简称哮。见《医学正传·哮喘》。指发作性痰鸣气急的疾患。《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薰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症因脉治》卷二:“哮病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哮症主要见喘急而喉中有痰如拉锯声,重症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汗出似脱。又常因反复发作,导致脏气虚衰,真元耗损。宜培补脾肾,在发作时宜祛邪,宣降肺气,涤痰平喘。如虚实夹杂,则扶正与祛邪并用。由于致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冷哮、热哮、痰哮、食哮、肾哮等。参见喘鸣、喘喝、呷嗽、喘呼、哮吼条。

哮证

哮证

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痰浊内伏,是哮证的夙根,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发作时由于痰阻气道,肺气上逆,痰气相搏,故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病。辨证论治:发作期,祛邪为主。
❶寒哮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稀薄,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以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紫苑、款冬花、半夏、五味子、生姜、大枣)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❷热哮者,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痰黄粘稠,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以定喘汤(白果、麻黄、桑白皮、款冬花、半夏、杏仁、苏子、黄芩、甘草)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❸痰哮者,寒热不显著,喘咳胸满,不得卧,痰涎涌盛,喉如拽锯,咯痰粘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以三子养亲汤(见喘证)加厚朴、半夏、杏仁,另吞皂荚丸(皂荚、大枣)涤痰利窍,降气平喘。
❹阴盛阳虚者,病久,发作频繁,发作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以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当归、陈皮、前胡、肉桂、厚朴、干姜、甘草)加胡桃仁、补骨脂、紫石英等化痰降气、补肾健脾,标本同治。缓解期,扶正为主。
❶肺虚者,自汗怕风,易感冒,气短声低,舌苔薄白,脉弱。以玉屏风散合生脉饮益气补肺固表。
❷脾虚者,平素食少脘痞,倦怠乏力,大便稀溏,舌淡脉细。以六君子汤健脾化痰。
❸肾虚者,平素短气息促,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属阳虚,以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舌红少苔,脉细数,属阴虚,以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滋肾纳气。针灸治疗:以肺俞、太渊、丰隆为主穴。发作期属于寒哮者加膻中、尺泽、合谷;属于热哮者加中府、尺泽、曲池。缓解期属脾肺气虚者加膏肓、脾俞、胃俞、足三里、太白;属肾虚者加肾俞、关元、太溪、足三里。发作期针刺泻法,缓解期针刺补法,并可加灸。调护:
❶缓解期病人应注意保暖与避风寒,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亦可做呼吸操,太极拳。
❷哮证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乐观主义精神。
❸居室应选择朝阳温暖、空气新鲜的房间。避免一切刺激性异味,如油漆、煤烟等。
❹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烟酒。不可食入过咸、甜、酸、冷、热食物。
❺宜少食多餐,切忌过饱而诱发。

☚ 喘证   痰饮 ☛

哮证

病证名。简称哮。古称喘鸣、喘喝,也称哮吼。即伴有痰鸣音的呼吸困难。哮与喘往往并存,难以分开。临床上分为冷哮与热哮两种。
❶冷哮表现为呼吸迫促,喉中哮鸣声,咳痰清稀而少,色白呈泡沫状,胸膈满闷,面色晦暗而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或腻,脉弦滑或浮紧。
❷热哮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胸闷气促,呛咳阵作,痰黄粘咯出不爽利,口苦喜冷饮,身热多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哮证xiàozhèng

病症名。简称哮, 见《医学正传·哮喘》。呼吸急促而喉中有痰鸣的病症。古称喘鸣、喘喝, 又名哮吼。各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病症的通称。多因“内有壅盛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见《医学正传·哮喘》)。症见呼吸喘促、喉间有哮鸣声、咽塞胸闷、咳痰不爽, 严重的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气急不能平卧。若咳出大量黏痰,则症状逐渐缓解, 每因气候变化、食物、情志或劳累过度诱发。初起时常先见喉鼻作痒、喷嚏等症状; 如反复发作, 可导致脏气虚衰, 真元耗损。治宜宣降肺气, 涤痰平喘, 扶脾补肾。亦可用针刺、灸疗、穴位注射等。根据致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 又分冷哮、热哮、痰哮、肾哮等。详各条。

哮证xiào zhèng

wheezing syndrom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