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哑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哑剧 哑剧一称默剧。一种不用台词而只用动作表达剧情的戏剧。由古代的战争、狩猎等舞蹈演变而来。最先在古代印度、埃及形成,西方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出现于罗马。我国早期话剧(新剧)舞台上出现过哑剧《说不出》 (陈大悲)的试验演出。陈白尘在1939年创作了独幕哑剧《游击队过关》。萧红于1940年在香港曾创作哑剧《民族魂鲁迅》,后由文协香港分会和漫(画)协同人改编后,于同年8月3日在香港文化界纪念鲁迅六十诞辰晚会上演出过。哑剧适宜于演出情节比较简单的独幕喜剧,有时只是即兴演出,留下剧本不多。 ☚ 白话剧 历史剧 ☛ 哑剧yǎ jù不用语言只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的戏剧。1905年曾朴《孽海花》第四回:“一条玉臂已渐渐伸了过来,身体也婉转的昵就,彼此都不自主的唱了一出爱情哑剧。虽然手足传情,却已心魂入化,不觉相偎相倚的沉沉睡去了。”1932年傅雷译《罗丹艺术论》:“你有没有注意到这幕哑剧的演进的程序?”哑剧曾经也称“哑戏”。 哑剧 哑剧法文pantomime,又译为“默剧”。一种没有台词和歌唱而以动作与表情表演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由古代战争、狩猎等舞蹈演变而成。形成于古代埃及和印度,公元3世纪时,流传于罗马,并出现了正式的哑剧演员。此时,演出时已戴面具,并有合唱队伴唱。中世纪后,除单独演出外,还被欧洲的即兴喜剧、假面剧、芭蕾舞剧吸收为 一种表现手段。 ☚ 广播剧 傀儡戏 ☛ 哑剧 哑剧一种不用台词以形体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哑剧最早起源于古人的生活活动,后在古埃及、古印度蜕变成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并传入西方。随着历史的发展,哑剧发展成一种既可生动地表现人物,也可深刻地说明人生哲理的艺术。 ☚ 舞剧 广播剧 ☛ 哑剧不用台词对白,只以表情、动作表达剧情的戏剧。源于古代的情节性舞蹈。最早在印度、埃及形成无声表演的艺术形式。后在许多国家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也有的被用作其他戏剧形式的表现手段。 哑剧dumb show;pantomime 哑剧pantomime 哑剧dumb show;mim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