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非道德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非道德主义否认道德有客观依据及社会作用的伦理学思潮。我国先秦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与人之间只是一种计数关系,讲道德是无用的,只有抛弃道德而实行严刑酷法才能治理好国家。近代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执政者可以不顾社会上的公道或道德,只要对君主有益,一切手段都是正当的。叔本华和尼采是非道德主义的重要代表。叔本华认为道德是一种巧妙的“自私自利”和“好看的罪恶”。尼采主张权力意志,提出抛弃道德概念,认为所谓道德不过是弱者反对强者,限制强者而提出来的,公开宣称“我是第一个非道德论者”。非道德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典型代表有实用主义伦理学,新实证主义伦理学等。实用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无非是主观所偏爱或重视的东西,与社会和现实生活无关,善恶也只是以个人的实用和方便为标准而评价出来的。存在主义伦理学认为人有选择自己本质的自由,道德价值没有任何根据和标准,它不是在选择之前而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逻辑实证主义伦理学认为一切关于道德或伦理的主张只是一种表示个人或集团的情绪、爱好的语句或只是一种企图影响别人行为的命令,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反驳,因而是不属于科学认识范围的、无谓的命题。新正统派伦理学认为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善恶标准,道德无非是在大恶之间去选择小恶,在大罪之间去犯小罪罢了,并把尼采非道德主义说成是天经地义的,宣称“建立关于道德准则的任何体系都是不可能的”。现代西方的非道德主义思潮是非理性主义哲学、社会思潮在社会伦理观方面的表现,客观上起到了为不道德行为进行辩护的作用。非道德主义,取消道德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在历史上几乎没有起过进步作用。 非道德主义 非道德主义Feidaodezhuyi也称 “道德虚无主义”、“道德无用论”。一种倾向于否定一切道德,有意识地摈弃道德规范,认为任何道德规范都没有合理的客观依据的伦理学思潮,是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在伦理道德领域中的表现。早期资产阶级思想家马基雅弗里有非道德主义倾向,认为执政者可以不顾社会上的公道、道德,只要目的对群众有利,一切手段都是正当的。非道德主义思想在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尼采那里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他们认为, “生存意志”、“权力意志”是道德的基础,否定既存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体系,对人生采取悲观绝望的态度。现代西方伦理思想中的实用主义学说、直觉主义学说等都具有非道德主义倾向。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也是非道德主义者。非道德主义否定道德的客观基础和社会作用,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在行为上,它容易产生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 ☚ 幸福主义 斯巴达教育 ☛ 非道德主义否认一切道德,认为任何道德规范都没有合理的客观根据的伦理思潮。是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在社会伦理观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否认道德的社会功能,主张道德虚无主义以替不道德行为辩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