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哈剌和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哈剌和林简称“和林”。蒙古古城名。其西有哈剌和林河, 故名。故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建都于此。窝阔台汗七年(1235)修筑城垣, 建造以“万安宫”为中心的宫殿。附近还建有迦坚茶寒和图苏胡等宫城。至蒙哥汗时代,已颇具规模, 城内有各族商人聚集的回回街,汉族工匠聚集的汉人街,衙署数所,各种寺庙殿堂10余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有粮食、车牛、羊、马市场。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后, 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二十七年(1290)改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1307)置和林总管府,为和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皇庆元年(1312)改为和宁路总管府, 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 是诸王坐镇北方的军事重地和漠北经济文化中心。元亡后,又一度成为北元政治中心。 哈剌和林蒙古国都城。又译喀拉和林,简称和林。城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一说得名于鄂尔浑河发源之哈剌和林山。另说“哈剌”意为“黑”,“和林”即“库伦”,意为“营帐”,即“黑帐”。太祖十五年(1220)始建都于此。太宗七年(1235)修筑城垣,建造以“万安宫”为中心的宫殿。城周约12里。于城北70里建迦坚茶寒殿,距城30里又营图苏胡迎驾殿。至宪宗时,已颇具规模,据来访法国使臣卢布鲁克著《东游记》载,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为各族商人聚居的回回区,一为汉族工匠聚居之汉人区,另有衙署数所、寺院12所、伊斯兰教清真寺2所、基督教堂1所。东南西北4门,分别设粮食、车牛、羊、马市场。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改和林等处都元帅府。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置和林路总管府,为行省治所。仁宗皇庆元年(1312),改和宁路总管府,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是诸王坐镇北方的军事重地和漠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亡后,蒙古可汗复以为都城,作为北元的政治中心。由于屡遭明军进攻和蒙古贵族的争战,城市遭破坏,渐衰。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