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哀中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哀中国 哀中国政治抒情诗。蒋光慈著。汉口长江书店1927年出版。收入诗人自1924年由苏联回国后的诗作23首。诗人面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写下了这些悲愤的诗篇,“为中国的命运悲歌”。《余痛》《哀中国》,一面猛烈抨击反动统治者的罪行,一面又为祖国同胞的沉默和陷于迷梦而沉痛。写于“五卅”惨案后的诗篇《血花的爆裂》《我要回到上海去》《血祭》,控诉了“帝国主义的恶贼”在南京路上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并深信工人的鲜血不会白流。《在黑夜里——致刘华同志之灵》还歌颂了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工人领袖刘华烈士。诗集的基本主题是反帝反封建,具有很大的鼓动性,但由于艺术上缺乏锤炼,直白的政治说教语言较多,冲淡了诗味。 ☚ 蚕马 旅心 ☛ 哀中国 哀中国蒋光慈作。1924年11月21日作。初收于1925年北新书局版诗集《哀中国》。这是我国早期的一首革命诗歌,在当时产生过影响。诗人拥护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回国以后目睹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遭受压迫的中国人民萎靡不振,心中感慨不已,为祖国的命运唱出了这曲悲歌。 “满国中外邦的旗帜乱飞扬,满国中外人的气焰好猖狂!”“满国中到处起烽烟,满国中景象好凄惨!”诗人满怀悲愤,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战争,使锦绣山河颜色惨淡,人民群众受到凌辱蹂躏。他愿踏上莽莽昆仑的峰巅,大声唤醒迷梦中的同胞,发扬中华民族原有的反抗力,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使衰落的祖国得到重兴。这首诗浸透着爱国主义精神,情感深沉凝重,悲愤的诗句蕴有催人向上的力量。但是有的诗句不够形象化,削弱了艺术感染力。 ☚ 赠A.S 渔阳曲 ☛ 《哀中国》《哀中国》
蒋光慈 我的悲哀的中国, 我的悲哀的中国, 你怀拥着无限美丽的自然, 你的形象如何浩大而磅礴! 你身上排列着许多蜿延的江河, 你身上耸峙着许多郁秀的山岳。 但是现在啊, 江河只流着很呜咽的悲音, 山岳的颜色更惨淡而寥落! 满国中外邦的旗帜乱飞扬, 满国中外人的气焰好猖狂! 旅顺大连不是中国人的土地么? 可是久已做了外国人的军港; 法国花园不是中国人的土地么? 可是不准穿中服的人们游逛。 哎哟,中国人是奴隶啊! 为什么这般地自甘屈服? 为什么这般地萎靡颓唐? 满国中到处起烽烟, 满国中景象好凄惨! 恶魔的军阀只是互相攻打啊, 可怜的小百姓的身家性命不值钱! 卑贱的政客只是图谋私利啊, 哪管什么葬送了这锦绣的河山? 朋友们,提起来我的心头寒—— 我的悲哀的中国啊, 你几时才跳出这黑暗之深渊? 东望望罢,那里是被压迫的高丽; 南望望罢,那里是受欺凌的印度; 哎哟,亡国之惨不堪重述啊! 我忧中国将沦于万劫而不复。 我愿跑到那昆仑之高巅, 做唤醒同胞迷梦之号呼; 我愿倾泻那东海之洪波, 洗一洗中华民族的懒骨。 我啊!我羞长此沉默以终古! 易水萧萧啊,壮士吞仇敌; 燕山巍巍啊,吓退匈奴夷; 回思往古不少轰烈事, 中华民族原有反抗力。 却不料而今全国无生息, 大家熙熙然甘愿为奴隶! 哎哟! 我是中国人, 我为中国命运放悲歌, 我为中华民族三叹息。 寒风凛冽啊,吹我衣; 黄花低头啊,暗无语; 我今枉为一诗人, 不能保国当愧死! 拜伦曾为希腊羞, 我今更为中国泣。 哎哟! 我的悲哀的中国啊! 我不相信你永沉沦于浩劫, 我不相信你无重兴之一日。 【赏析】 与《自题小照》的豪放相比,蒋光慈的这首诗充满了悲愤。1924年,诗人从苏联返回中国,社会环境的强烈反差不能不使诗人的心绪发生极大的变化。从狂喜到悲愤,诗人高亢的感情却是始终如一的。 诗的第一小节,诗人直率地向人们呼喊出内心对中国的悲哀:“我的悲哀的中国,我的悲哀的中国。”用重复正面直写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痛切感伤。随之,诗人又用排比的手法描写出中国美丽的自然:浩大磅礴的身姿,蜿蜒流向远方的江河,威武俊秀的山岳。这一切本应是中国强盛的象征,此刻却变得江河悲哀呜咽,山岳惨淡寥落。对环境这样的描写,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愁。诗人劈空吟颂心中的悲哀,不加任何遮拦,把铭心刻骨的感觉写得极有气势。 诗人的悲哀决不会是凭空产生的,那么,这沉重的悲哀原因何在呢?接下去两节,诗人将祖国的外患内忧一一述诸笔端。“满国中外邦的旗帜乱飞扬,满国中外人的气焰好猖狂!”中国本是中国人的中国,如今主人的权力丧失殆尽,举国默默忍受着当奴隶的命运,这沉默的忍耐足以使满腔热血的诗人气绝,这便是诗人深感悲哀的第一重原因。再看国内的军阀政客们,他们只顾互相攻伐,鱼肉百姓,饱肥私囊,中国的锦绣山河虽已是千疮百孔,而他们却熟视无睹,衰败的中国因而变得更加黑暗,这是诗人悲哀的第二重原因。 第四小节,诗人从东西受凌辱的邻国看到中国沦于灭亡的阴影。要拯救灭亡将至的中国首先要唤醒昏睡的民众,为此,诗人狂呼疾走,希望让自己的歌声振奋民族的魂灵。诗人用高亢激昂的语言写道: “我愿跑到那昆仑之高巅,做唤醒同胞迷梦之号呼;我愿倾泻东海之洪波,洗一洗中华民族的懒骨。”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不甘沉默,拚尽全力去摇撼中国这位昏睡中的巨人,诗人拳拳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感人肺腑。 “易水萧萧啊,壮士吞仇敌;燕山巍巍啊,吓退匈奴夷。”中国自古不乏慷慨激昂的壮士豪杰。诗人再次提醒自己的同胞,古人能有如此的气概,难道我们就甘愿为任人宰割的奴隶吗? 如果做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牺牲,那还不如在惭愧中悄然了结自己的生命。祖国的衰败使诗人感到悲哀,同时,诗人也为自己不能拯救祖国的命运感到内疚,其心情是相当复杂的。结尾两行表明,诗人虽为中国的命运哀叹,但决未绝望,诗人充满信心地期待着一个独立、富强的中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首诗节奏抑扬顿挫,句式相对工整,感情起伏强烈,以情结构全诗。但也因过于依重情感,使诗的形象建构方面仍存在弱点。 《哀中国》ai zhong guoLameting China→蒋光慈 (Jiang Guangc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