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皂荚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花實 > 皂莢子
皂莢子  zǎojiázǐ

亦稱“皂角子”。豆科植物皂莢的子實,長橢圓形,形如杏核,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帶光澤。主治大便燥結,腸風下血,下痢裏急後重,腫毒。南朝宋·雷斅《雷公炮炙論·皂莢》:“皂角子收得,揀取圓滿堅硬不蛀者,以瓶煮熟,剥去硬皮一重,取向里白肉二兩,去黄,以銅刀切,晒用。”宋·唐慎微《證類本草·木部·皂莢》:“《千金方》云:難産,吞皂角子二枚。”

皂莢子

皂荚子

药名。出《雷公炮炙论》。又名皂角子。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种子。辛,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润燥通便,散结消肿。
❶治便秘,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及睾丸肿痛。
❷治瘰疬坚肿疼痛。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❸研末调敷治肿毒,疥癣。孕妇慎用。

皂荚子zào jiá zǐ

《本草纲目》木部第35卷皂荚(27)。药名。
【基原】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rsis Lam.的种子。
【别名】皂角子(《千金方》),皂子、皂儿(《博剂方》),皂角核(《妇人良方》)。
【性味】辛,温,有毒。
❶《本草纲目》:“辛,温,无毒。”
❷《本草经疏》:“味辛咸,温,有小毒。”
❸《本草汇言》:“味辛甘,气温,无毒。”
【功用主治】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燥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
❶《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核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❷李杲:“和血润肠。”
❸《本草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疮、肿毒、疮癣。”
❹《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❺《医林纂要》:“杀疳虫。”
❻《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五分至三钱;或入丸、散。

皂荚子zàojiázǐ

中药名。出《雷公炮炙论》。别名皂角子。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 Lam. 的种子。辛, 温, 有小毒。润燥通便, 散结消肿。治便秘、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及睾丸肿痛、治瘰疬坚肿疼痛, 煎服: 4. 5 ~ 9 克。研末调敷, 治肿毒、疥癣。孕妇慎用。成分见皂荚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