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中国史籍对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的传统称谓。参见“哈尔和林”。 和林即“哈剌和林”(803页)。 和林 和林故址在今蒙古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原名喀拉和林,简称和林,元早期都城。元太祖二十二年 (1227),元太祖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七年 (1235),定都和林。至中统元年 (1260),忽必烈在开平 (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继汗位,都城南迁,以开平为上都,燕京为中都 (后改称上都),改和林为宣尉司都元帅府,又改为和林路总管府。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率红巾军攻入大都,元亡。元顺帝及蒙古贵族残部,以和林为中心,建立割据中心,史称北元。明初,多次征伐和林。和林城现已成为废墟。 ☚ 大都 重庆 ☛ 和林“喀拉和林”简称。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因西有喀拉和林河而得名。蒙古窝阔台汗建都于此。元太宗七年(1235年)筑城。原名窝里朵八里,意为窝里朵城(或行宫城、行帐城)。后忽必烈迁都燕金(今北京市),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后改为和宁路总管府。元亡后亦为政治中心。一说和林的范围超过和林城。和林城在今鄂尔坤(浑)河东岸的额尔德尼昭。和林原为乃蛮故地,即成吉思汗四大斡儿朵(行宫),在和林城西,西止于和林山,在和林城东,东至怯绿连河上游的大窝里朵,在此范围内,均可称之为“和林”。参阅韩振华《元代“四海测验”中的中国疆宇之南海》。 和林见“哈剌和林”(16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