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是信守诺言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是信守诺言的》 邓小平1984年12月19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话的一部分。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工商界人士时,又进一步阐明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含义,提出了关于香港人治港等具体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接触和商讨。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领导人在北京草签了中英《联合声明》和3个附件。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当天,邓小平会见了撤切尔夫人。著重阐明了“一国两制”的客观依据。 主要内容如下:第一,肯定了香港问题达成协议的重大意义。指出,中英两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为各自的国家和人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其一,消除了长期笼罩在两国人民心中的阴影,为两国及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洒下了“友好光明前景”;推动了台湾问题、澳门问题和平解决的进程;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第二,阐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依据。 指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按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现实情况是我们制订“一国两制”的客观依据。既然是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中国、英国的实际情况。 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都能接受。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香港人民不会接受,英国人民也不会接受。三方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 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 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关于“一国两制”实行的时间期限。也是有其客观依据的。谈话指出,中国要真正发达起来,接近而不是说超过发达国家,那还需要30年到50年时间。正是根据这种考虑,才提出1997年以后仍保持香港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至少50年不变。所以,讲50年不变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讲的,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的。第三,阐明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一国两制”中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主体地区是10亿人口,台湾是近2000万,香港是550万,因此,主体是很大的主体。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而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第四,坚信“一国两制”行得通。 针对有人提出的“一国两制”能否行得通的问题,坚定地指出:“一国两制”构想虽然是个新语言,但事实证明是行得通的,这是由中英两国这两年的谈判已证明的问题。再过13年,再过50年,会更加证明它是能行得通的。 总之,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是建立在实际情况基础上的构想的论述,浸透著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闪烁著毛泽东思想关于实事求是思想的光辉。根据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考虑到香港和大陆隔离多年的历史,又考虑到香港和大陆在社会制度方面的本质不同和在生活方面存在的差异;既考虑到统一祖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又考虑到要保持这些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既考虑到大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考虑到香港人民在长期隔离中的心理状况和实际生活背景等等。 对香港状况方方面面的考虑,就使这一构想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之上,从而为这一构想提出了科学的依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