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告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告别 告别田地著。1947年10月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初版。创造诗丛之一。收《日子这样过去了》、《告别》等诗12首。 ☚ 骚动的城 地层下 ☛ 告别
〔匈牙利〕 裴多菲 刚是黎明,又到了黄昏, 我刚来,却又要去了, 我们相逢了不久, 又该告别,又该分离了。 别了,我的美丽的、年青的爱人, 我的心,我的爱情,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我从前是诗人,现在是战士, 我的手不拿琴了,却拿着剑, 向来有一颗金色的星引导我, 这时红色的北极光向我闪现。 别了,我的美丽的、年青的爱人, 我的心,我的爱情,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并不是为了荣誉,我才离开你…… 幸福的玫瑰早在我头上带满, 已经没有戴桂冠的余地了, 也不愿为了桂冠,把玫瑰丢在一边。 别了,我的美丽的、年青的爱人, 我的心,我的爱情,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并不是为了渴望着荣誉而离开你, 你知道:早已死去了,我这渴望, 如果需要,我只为我的祖国流血, 为了祖国,我才走上血战的战场。 别了,我的美丽的、年青的爱人, 我的心,我的爱情,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即使没有人去保卫祖国, 我一个人依然要去保卫她; 何况现在个个人都参加作战, 我一个人难道还能守着家? 别了,我的美丽的、年青的爱人, 我的心,我的爱情,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我并不要求你:想念你的爱人, 虽然他为了祖国、为了你而作战; 可是我认识你,我很知道, 只有我,是你的唯一的思念。 别了,我的美丽的、年青的爱人, 我的心,我的爱情,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我回来的时候,也许残废了, 可是那时你依然并不变心, 我要宣誓:我带回来忠实的爱情, 正和临走的时候一样地完整。 别了,我的美丽的、年青的爱人, 我的心,我的爱情,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孙用 译) 这首篇幅较长的抒情诗,写在诗人投身祖国解放运动的前夕,在时间上和前一首《秋风在树丛间飒飒地响着……》仅一月之隔,在思想内容上一脉相承,可以看作是前一首诗的续篇。 这首诗是诗人为“告别”爱妻尤丽亚,投身祖国解放运动而写的,对爱妻的深深依恋,对参加祖国解放运动的强烈热情,构成了这首诗两个互相烘托的诗意层次,既是一首告别诗,也是一篇献身祖国伟大解放事业的誓言,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理想在这首诗中得到进一步的表现。 诗人同爱妻从新婚到分手,只有短短一年多一点的时间(1847年9月—1849年1月),新婚的幸福时光来去匆匆,转瞬即逝,诗人也难免伤怀。诗篇开头流露了这种情绪:“我们相逢了不久,/又该告别,又该分离了。”诗人同妻子分手,要当一名手执利剑的“战士”。诗人这样作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誉,而是要为祖国的解放“走上血战的沙场”。诗人的决心已定,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动摇:“即使没有人去保卫祖国,/我一个人依然要去保卫她;/何况现在人人都参加作战,/我一个人难道还能守着家?”诗人从思想上解决了爱人和祖国、个人幸福和解放事业的关系:妻子是祖国的一员,为祖国而战,也是为爱人而战,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统一了起来。诗人不怕牺牲,对爱情和对祖国的未来一样满怀信心:“我回来的时刻,也许残废了,/可是那时你依然并不变心,/我要宣誓:我带回来忠实的爱情,/正和临走的时候一样地完整。”永远忠于自己的祖国,永远忠于自己的爱,永远忠于自己的革命信念,这三者完美的结合,是诗人的最高理想,也是诗人告别妻子时所表达的最动人的思想感情。 1849年1月,《告别》这首诗写作后的三个月,诗人毅然参加贝姆将军指挥的军队,走上祖国解放的战场,六个月后,1949年7月31 日,年仅26岁的诗人为祖国神圣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首诗采用第一人称,是以诗人在“告别”时向爱妻倾吐衷肠的形式抒发思想感情、表达诗的主题内容的。这种抒情形式和手法不只切合“告别”这个题目的要求,而且还赋予全诗以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情调和语调,有助于表达更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比如“我从前是诗人,现在是战士,/我的手不拿琴了,却拿着剑”,这种语调柔和、平稳,但内心里包含的却是革命的志向。“如果需要,我只为我的祖国流血,/为了祖国,我才走上血战的沙场”,这两个诗句的内容更富于革命斗争的激情,但是并没有用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而是继续保持全诗统一的语调。每个诗节最后作为结语的两个诗句:“别了,我的美丽的、年青的爱人,/我的心,我的爱情,我的灵魂,我的生命!”表现诗人告别爱妻时难以割舍,又决心割舍的绵绵深情,和全诗内容主干的感情、语调不同,转为亲切、热烈,这种变化更突出了这首诗的“告别”形式和内容。 告别我的额头,冷静得像冬天的暴风雪: 两千匹红布悬挂桅杆 大船,满载黄金般平稳 当朝阳显现一个城市骄傲的轮廓 你们留下我,使我成为孤岛的一部分 风,我看到飞舞的落叶,梨子 全都悬挂成一线,果实离开枝头的夜晚 众多的星星化成了铅水 午夜的太阳,像一只金碗裂开 为了挽留被你们带走的 黑色的阳光拖着巨大的翅膀 为使遥远的不再安静 我的祝福将永远留在路程上 送别不是驶往故乡的人们啊,沉思 冲击着脑海,我听到冲击着大海的波涛…… 《告别》这个标题,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开放性的、大部分未确定的期待视野。通过细读,我们会发现,诗人所写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朋友告别,而是对那些用灵魂和生命做抵押,去拓殖思想的茫茫大海的勇士们的礼赞。正因如此,此诗的基调是那么苍凉、悲壮、崇高,充满着舍身取义的苦难美,充满着现代人生命深层那种紧张感、冒险欲。 “倾听午夜大海辽阔的沉寂/我的额头,冷静得像冬天的暴风雪:/两千匹红布悬挂桅杆/大船,满载黄金般平稳/当朝阳显现一个城市骄傲的轮廓/你们留下我,使我成为孤岛的一部分”。此诗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不同情调的意象,一种是冷峻的激烈的像“冬天的暴风雪”般的额头;一种是平稳的、雄壮的大海“辽阔的沉寂”。这两种不同的意象被结合在一个画面里,完成了“我”与那些思想勇士们不同心境的刻画。探求者的桅杆上悬挂着的不是红旗,那太微弱了,而是“两千匹红布”,这是充血的欲望在燃烧!他们冲动而自信,使“大船,满载黄金般平稳”。平稳的是生命的意志和信念,这是真正的金子,是现代人经过痛苦的思考后达到的一种大智大勇的平静,是一种极度的深沉。“朝阳显现一个城市骄傲的轮廓”,是指理想的目标在远方明亮地耸立着,发出骄傲的召唤。勇士们别无选择地出发了, “留下我”在这里成为冷静的孤岛的一部分,思考着出发的意义。“我”是诗人选择的一个抒情视角,“留下我”是为了能从局外人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行动。 “风,我看到飞舞的落叶,梨子/全都悬挂成一线,果实离开枝头的夜晚/众多的星星化成了铅水/午夜的太阳,像一只金碗裂开”。这是诗意深化的 一节,是“我”对远行的勇士们的理解。他们经过了冲动的春天、焦枯的夏天,终于变得成熟了。当秋风横扫落叶的时候,他们知道原有的枝桠已经不能供给他们营养,他们要背叛,要奔驰。“梨子/全都悬挂成一线”,这个意象来得真是奇诡,真是漂亮,一种猛烈的力倾泄而来,急速地捶打着地面!“果实离开枝头的夜晚”,是一次性否定的夜晚,众多的果实循着一条线运动,它们不可遏止。幻想的星星破碎了,成为松弛而沉重的“铅水”四处流散;午夜的太阳升起来了,在午夜升起的只能是人的太阳,觉醒的太阳!尽管它像裂开的金碗,但清醒的破裂不是胜于昏昧的完整吗?!这两个意象既生动又悲怆,是现代人精神的完整内涵。 “为了挽留被你们带走的/黑色的阳光拖着巨大的翅膀/为使遥远的不再安静/我的祝福将永远留在路程上”。阳光拖着巨大的翅膀,有一种缓慢的、悲郁的力量感。“黑色”用来形容阳光,暗示出这些先觉者背叛了尊严的“血统”,重铸了一枚精神的太阳,它坚实、厚重、隆隆有声,虽然不无孤单之感(“挽留”),但毕竟是能飞翔的太阳啊。“我的祝福”是“我”对他们的理解。正是这种理解,这种祈愿,使他们感到欣慰,感到自身使命的意义。他们的心因为这庄重的“祝福”,而不会“安静”的。 最后,诗人点出了告别的意义。这些勇士们, “不是驶往故乡的”,而是去寻找新的生存的峰顶的;不是驶往安宁的、陈旧的境地,而是去探求陌生的、充满转机的、骄傲的“城市”的。正是这样的不同寻常的“告别”,才超出了一般意义上朋友话别的情感。诗人不是难过、留恋,而是“沉思/冲击着脑海”,像“冲击着大海的波涛”! 这首诗,是动荡的年代庄严的记录。诗人以尖新神秘的、超现实的意象,使诗达到了情感与意志的更大强度。献身的苦难美因别无选择而光辉夺目,狂放的力量因兼济天下而表现为崇高。这是这个时代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们的颂歌! 告别崔砚君 一个人如果能见到对自己的吊唁或追悼那该多快慰啊!魏贤踏着月光回家的时候这么想。十分钟以前,在铁道边,他遇上了本村的全福,并叫了他一声。那小子惊诧而恐惧的神态使魏贤感到惊奇!全福战战兢兢地说了句 “你不是死了吗? 家里正闹呢。”就匆匆攀上了火车,留给他一个比活见鬼更害怕的眼神。“我活着,你怕什么?”魏贤颇不以为然。 他是半月以前同丝织厂的采购员出差,在千里之外的异乡遭遇了洪水,他们都被卷进漩涡,冲散了。采购员水性好,无疑是逃生了,回来为他报了丧。然而他并没有死,两个船夫救了他。 家里正怎样闹呢? 媳妇和孩子们哭死哭活?可能。朋友、同事,会用沉痛的哀悼和隆重的葬礼告慰死者的。来的人很多,挤满了屋子、院子。院子虽然宽绰,摆花圈要占去很大一片地方。这使他感到欣慰。尽管他当民兵连长的时候违反过政策,他还是有威望的。如今他成了社办企业的负责人,交际面大了,人们对待他的死也还会尽心的。全福说“家里正闹呢”,恐怕是少说了一个热字,这小子有点 “二百五”,像他爹 。他爹太倔了。那年自己带着民兵要刨他家房后面的槐树,老头子急了,扒光了膀子搂着槐树骂街,骂他这个民兵连长是土匪。他叫人把老头子捆起来,挨村批斗。想到这些,魏贤突然感到心上压了块石头,这些人是要痛恨我的呀! 听到我的死讯,怕是高兴坏了。 村里很静,地上铺满了树和房的阴影,月亮显得高远了。他推开家门,院落里的情景,使他想到已经开过了追悼会。他有点惋惜,在门口站了一会,缓缓地向深处走去。他这才看到了一盏油灯,一些花圈摆在摇曳着的油灯前面,为他默哀。倏地,他看到了自己——摆在桌上,披着黑纱,夹在镜框里的一张照片。似乎刮来一阵凉风,他觉得有些冷,打了个寒颤。顷刻间他想到了许多事情,生与死,善与恶,过去与现在……他的脸,他的流通着的血液,交织着神经的脸抽搐了几下,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叹息。 北屋里嘤嘤的哭泣声,是他媳妇; 东屋里小声争吵,是他的三个孩子。北屋里似乎挤着不少妇女,不断有人说话。“想开点吧,哭也哭不活啦!”“是啊,孩子们都大了,能不管你? 再说还有乡亲们,有什么事你找我……”女人们的声音,声音好熟,又有点陌生。东屋里似乎人更多,大家七嘴八舌的。突然,有人捶了一下桌子,接着爆发了一声吼叫:“不商量商量怎么抚养你妈,就想着分财产,像什么话!”是全福他爹,这种声音和气势与搂着槐树骂街的时候一样,现在听来确使他震颤,使他惶恐,他没有勇气走进屋去,站在自己的“遗像”前面,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仿佛同过去的自己告别…… 选自《北京晚报》 【赏析】 中国有句成语,叫“盖棺论定”,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生命的里程划上了句号,就可对其一生是非功过作出结论了。能否真的全面而公允地“论定”,这里且不去讨论,有一点是无疑的,这些评价、结论,对死者来说意义已不大了,他不再能看到,不再能听到,也不再能说声“Yes”或者“No”了。然而,事情总有例外,《告别》中的魏贤,因为一个完全合情合理的误会,竟“有幸”活着看到了人们怎样对待自己的“死”,由此领悟到他有生以来尚未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实现了人格的升华,“同过去的自己告别”,这就是小说的立意所在。 一个浑浑噩噩几十年的灵魂,何以在极短的片刻发生如此变化呢?这在常态的生活中是极不可能的。但是,当小说作者以其奇特的构思,将这个灵魂置入了特定的“高压反应罐”中,这一切就变得那么入情入理,具有充分的逻辑根据。活着的魏贤被人误以为死了,于是,便发生了他活着时本不可能发生的“闹”剧;可是被人误以为死了的魏贤还活着,于是,他便听到看到了他活着时本不可能听到看到的“闹”剧。小说从始至末,以戏剧的方式给魏贤渐次增加着压力,以主体的情绪组成作品的内涵。 作者把极其细腻的笔触伸进了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揭示出人物微妙的心理纹路。当魏贤得知自己的“死讯”后,开始是很轻松的,甚至很想看到一出喜剧,因此他觉得全福说“家里正闹呢”,本来是应该说“热闹”的。看来,做过民兵连长,如今又是社办企业负责人的魏贤,这辈子还没有真正严肃地思考过什么问题。可是,当他从全福联想起全福他爹,想起自己过去的胡作非为,想起世上可能有人乐意他死,他“突然感到心上压了块石头”。不过,这压力还是有限的,因此,当他回到家没能赶上追悼会时,还有兴致去“惋惜”。但是,当灵堂前肃杀的空气催逼他站在死魂灵面前,思考“生与死,善与恶,过去与现在”时,他终于感受到了一种庄严的、神圣的、凝重的压力,“从心底里发出一声叹息” 。各种 “人” 如何对待魏贤的“死”,集中表现在小说最后一段,媳妇在哭,孩子在吵,妇女们在劝,而最为震撼魏贤心灵的是全福他爹的一声吼叫,把这篇小说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也形成了主人公心灵巨变的总的、根本性的契机。这本应该憎恨自己的老人的话语,以及他讲话时的“声音和气势”,足以促其深思,令其猛醒,催其奋起,使其更生。这片刻间的见闻,足以让一个麻木、蒙昧的灵魂死去,而让一个代表新的生命的灵魂开始重新思考人生,这,不是一个很神圣的“告别”吗? 活着的魏贤真的“死”去了,死了的魏贤果然复活了。然而,人生的“涅槃”都要到“死将至矣”才能实现吗?反之,“死将至矣”,就都能大彻大悟,从此走上人生的通衢,不再有“劫难”了吗?作者于结局处用了“仿佛”二字,正仿佛琴曲终了时奏响了一声突兀的拨弦,余音缭绕,余味深长。不过,魏贤毕竟有过这么一回了,而人生又能有几多庄严的告别呢? 短短的数百字小说,借人物心灵屏幕来展示现实人生,把对人生生存价值乃至对人性善恶的思考融注于艺术画面中,令人赞叹,给人回味。 告别ɡàobié临离开时跟人打招呼,辞行;特指与死者诀别 告别gàobié❶ 〈动〉离别:告别亲友│忍痛告别。 告别gàobié分离,辞别。 告别gāobié【释义】 告别gao//bie❶用语言、行动表示离别、分手;辞行:他含泪~了亲人|我们~了故乡,来到了部队|他在车站跟朋友~|我明天就要走了,今天专门来~|他走得匆忙,没来得及和你告个别。 告别(同)告辞 离别 告别gào bié告辞:南安太妃便告辞说,“身上不快,今日若不来,实在使不得,因此恕我竟先要~了。”(七一·1726)司棋无法,只得含泪与迎春磕头,和众姊妹~。(七七·1899) 别离、长别、辞别、辞行、分别、分襟、分开、分离、分袂、分首、分手、分张、告别、告辞、久别、久违、诀别、暌别、暌阔、暌隔、暌离、暌违、阔别、离别、离散、判袂、契阔、相离、作别;重逢、觌面、会见、会面、见面、聚会、聚首、团聚、团圆、完聚、晤面、相逢、相会、相见、相聚○别离bié lí(动)离别:~了家乡,踏上征途|我~故乡已经两年了。 ○长别cháng bié(动)长久离别:倾诉~之情|历经~后终于团聚|怕我们从此要~了 |与君~日,悲忆少年时。 ○辞别cí bié(动)临行前告别:~母校|相交甚笃,~时别是一番滋味|~了家中老少,匆匆赶往车站。 ○辞行cǐ xíng(动)远行前向亲友告别:向老师~|到好友那里~|我来向大家~。 ○分别fēn bié(动)离别:~以后再没见面| 我们~三年了 |我们这次~是暂时的。 ○分襟fēn jīn(动)〈书〉离别;分袂:二人八载~,一朝捧袂,喜不自胜|人生聚聚散散,莫为~苦挂牵|~在今日,握手又何年|~灯火夜,回棹雪霜天。 ○分开fēn kāi(动)人不聚在一起:弟兄两人~已经三年|到了上学的年龄,两个小伙伴不得不~|我和亲人~不久。 ○分离fēn lí(动)别离:~了多年的老友又重逢了 |~的滋味是很痛苦的|~了十几年又团聚了。 ○分袂fēn mèi(动)〈书〉离别;分手:两人~泣别 |众皆不忍~|此时~而去,未免于心不安。 ○分首fēn shǒu(动)〈书〉离别:歧路言离,欢笑~|~杨柳岸|~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分手fēn shǒu(动)离别;分开:我们在这儿~吧|两人~的地方就在路口 | 咱们只好~了。 ○分张fēn zhāng(动)〈书〉分手;离别:我年已老,与汝~|父南子北各~。 ○告别gào bié(动)离别;分手(一般要打个招呼或说句话):~亲友|匆匆~|暮婚晨~|起身~。 ○告辞gào cí(动)(向主人)辞别:我在他那儿谈了一会儿就~走了 |起身~。 ○久别jiǔ bié(动)长时间地分别:~重逢|~故乡,客居异地|~乍会的欢欣。 ○久违jiǔ wéi(动)好久未接触:~雅教|~了,这几年您可好|见到了~的老同学。 ○诀别jué bié(动)无再见之期的分别:生死~|义无反顾地~了故乡|悲壮的~。 ○暌别kuí bié(动)〈书〉分别;离别:~经年|~多日 |~三十年,谅必有天翻地覆之变。 ○暌隔kuí gé(动)〈书〉暌离:故乡山川,十年~|这一去遂与母亲~多年。 ○暌阔kuí kuò(动)久违;阔别:虽~多年,仍未一日相忘。 ○暌离kuí lí(动)〈书〉离别;分离:~有年|~之苦。 ○暌违kuí wéi(动)〈书〉分离;不在一起:~数载|两地~,天各一方|南北~,不得相见|骨肉~。 ○阔别kuò bié(动)长时间的分别:~羊城十九秋|二人叙了些~之情思。 ○离别lí bié(动)比较长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了亲人|~家乡已经五年了 |~母校|跟朋友~|咱们就要~了。 ○离散lí sàn(动)分散不能团聚(多指亲属):~多年的母女团聚了 |骨肉~|与家人~已有十年。 ○判袂pàn mèi(动)〈书〉分袂;离别:相处数年,一旦~,岂无感伤|~之后,未曾再见。 ○契阔qì kuò(动)久别:畅叙~之情|~十多年的老友|~谈宴,其乐融融。 ○相离xiāng lí(动)互相分离:二人~数载|愿我与你终老不~。 ○作别zuò bié(动)〈书〉分别;分手: 拱手~|起身~|~了众好汉。 ●重逢chóng féng(动)再次遇到(多指长时间不见的):久别~|故友~|分别后第一次~。 ●觌面dí miàn(动)〈书〉见面;当面:~相逢| 比及~,知是这般人物,心自冷了。 ●会见huì jiàn(动)跟别人相见:~亲友|~之期,邈无时日。 ●会面huì miàn(动)见面:道路险阻,无由~|这一对老战友又~了 |~无期。 ●见面jiàn miàn(动)彼此对面相见:我们多年未~了 |一~就如多年的朋友。 ●聚会jù huì(动)(人)会合;聚集:老同学在一起~| 中秋节是家人~的日子|朋友~。 ●聚首jù shǒu(动)〈书〉聚会:~一堂|难得再~|你我兄弟再度~。 ●团聚tuán jù(动)相聚(多指亲人分别后再相聚):~的日子不远了 |全家在杭州~|被拆散的亲骨肉重新~了。 ●团圆tuán yuán(动)(夫妻、父子等)离散后团聚:夫妻失散,解放后始得~|久别后骨肉~|一家人过了个~年|在庆贺一家~的酒席上。 ●完聚wán jù(动)〈书〉团聚:合家~|永老无别离,万古常~。 ●晤面wù miàn(动)见面:久未~,近来可好? ●相逢xiāng féng(动)彼此遇见(多指偶然的):在异国他乡~|金风玉露一~,便胜却人间无数|萍水~。 ●相会xiāng huì(动)会面:鹊桥~|二十年后才~|有缘千里来~|生死难料,~渺茫。 ●相见xiāng jiàn(动)彼此会面;见到:~恨晚|近在咫尺却不能~|~时难别亦难。 ●相聚xiāng jù(动)彼此聚会:短暂的~|多年好友重~。 告别←→送别gào bié ← → sòng bié告别:辞行。 告别告辞,道别。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 离别 离别别(别离;告别;道别;作别;抛别;析别;仳别) 睽(睽别;睽异;睽违;睽隔;睽携;睽辞;睽离) 分(分手;分别;分散;分衿;分首;分飞;分索;分袂;分头;分隔;分背;分违;分襟;分携;分离) 怨 违(违别;违阔;违异;违间;违远;违离;揆违;离违) 隔(隔别;分隔) 乖 解手(解手背面) 撒手 解携 解奚解袂 判袂 背面 龃龉 撒手 离分 离异 离割 乖离 仳离 劳燕 诀去 另见:长时间 离开 分离 分别 远行 外地 ☚ 离别 告别 ☛ 告别 告别告诀 送离 送别 叩别 取别 奉别 另见:告诉 说话 离开 离别 分别 送行 ☚ 离别 辞别 ☛ 诀别 诀别诀绝 离诀 诀绝 离诀 辞诀 决别 云雨 生别难 ☚ 辞别 挽留 ☛ 欠陪/拜违/拜别/奉辞/告辞/叩辞/面辞/谢别/握别/辞行/告回/道别 ☚ 与故人相对,快慰何言 欠陪 ☛ 告别farewell call 告别bid farewell to;say goodbye t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