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告Gào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湖北之武汉,河南之义马,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汉族、白族有此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❶其据《路史》注云: “告氏,文王之后。与郜同。”
❷其据《鼠璞》 注云: “郜氏省文为告氏。”俱系出姬姓。

告gào

❶上報。杜篤《論都賦》:“齊肅致敬,告觀園陵。”
❷告訴,告知。《文選》賈誼《鵩鳥賦》:“吉乎告我,凶言其災。”
❸請求。張衡《髑髏賦》:“我欲告之于五嶽,禱之于神祇。”趙壹《窮鳥賦》:“內以書心,外用告天。”

告ɡào

求也;请也。来鹄《鄂渚除夜书怀》诗:“难归故国干戈后,欲~何人雨雪天。”告何人,求何人也。杨万里《寄周舍人子充》诗:“又~君王觅闲散,要读短檠三万卷。”告君王,求君王也。程垓《雪狮儿》词:“花娇柳弱,渐倚醉、要人搂著。低~托,早把被香熏却。”告托,请托也。晁端礼《洞仙歌》词:“奈何我已狂迷,怎肯干休,情深后不免求~。”告与求联用,告即求也。又《步蟾宫》词:“任孜孜、求~不回头,诮满眼、汪汪地泪。”赵长卿《南歌子》词:“刘郎几日便登程,~你觅些欢笑送行人。”求你与请你均可解。《花草粹编》四无名氏《花前饮》词:“~你休看书,共我花前饮。”《阳春白雪》八刘药房《解连环》词:“~梧桐,夜深略住,梦时一霎。”告梧桐,请求梧桐也。意欲梧桐莫作声也。《玉镜台》剧三:“我求灶头不如~灶尾。”告与求互文。三十种本《博望烧屯》剧:“你本待~贫道下山与您出些气力。其实当不得寒,济不得饥。请下这卧龙冈,待则甚的!”上云告,下云请,亦互文。《[[!NB130]]梅香》剧二:“请放了,怎生向贱妾行~耽饶。”告耽饶,求饶恕也。《还牢末》剧一:“我眼见无那活的人也!这两个孩子,要在他手里过日子,只得回嗔作喜,~他一~。”言求他一求也。《谢天香》剧二:“钱大尹云:‘教谢天香唱一曲咱!’正旦云:‘~宫调。’钱大尹云:‘商角调。’正旦云:‘~曲子名。’钱大尹云:‘《定风波》。’”告宫调,请宫调也;告曲子名,请曲名也。此两告字为敬辞,即请问意。巾箱本《琵琶记》二十四:“堪怜愚妇人,单身又贫,开口~人羞怎忍。”又:“正是上山擒虎易,开口~人难。”告人,求人也。《幽闺记》十九:“~饶恕,魂飞胆颤,神恐心惊惧。”告饶恕,求饶恕也。《小孙屠》戏文:“~妈妈宽心行路,两下里休虑忆。”此犹云请妈妈。又:“~恩官,略慈念。”此犹云请恩官。《张协状元》戏文:“~壮士,善眼相看,天色又寒。”此犹云请壮士。又:“~莫说张状元,才说后泪涟涟。”此犹云请莫说。才犹一也,参见64页“纔”。言一说起便使人伤心也。《北词广正谱》一《黄锺宫》王伯成《兴隆引》《天宝遗事》:“便~的霎儿严假,枉与他广增些怨望,剩添些惊怕。”此即请假义。

求,请。来鹄《鄂渚除夜书怀》:“难归故国干戈后,欲告何人雨雪天。”告何人犹言求何人。

☚ 坐断   弟子 ☛

求、请。赵长卿《南歌子》(枝上红飞尽):“春已匆匆去,那堪话别情。刘郎几日便登程。告你觅些欢笑、送行人。”

☚ 每常   何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广雅·释诂》一:“告,语也。”告,告诉。《汉书·司马迁传》:“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通“鞠” ju
[例一] 《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讻,在泮献功。”陈奂《传疏》:“告者,鞠之假借字。……不告于讻,言不穷治凶恶,唯在柔服之而已。”告,究治。告通“鞠”。
[例二] 《礼记·文王世子》:“其刑罪,则纤,亦告于甸人。”注:“告,读为鞠。读书用法曰鞠。”《通训定声》:“告,假借为𥷚(鞠)。”告,审讯定罪。告通“鞠”。
告,见母、觉部;鞠,见母、觉部。见母双声,觉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吕
  • 下一篇:味

告gào

求,请求。无名氏《御街行》:“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5——3841)无名氏《绛都春》:“有愿告天,愿天多情休教老,奇花也愿休残了。”(5——3624)

☚ 缟袂   告托 ☛

告gào

❶告诉。《鄘风·干旄》三章:“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朱熹《集传》:“姝,美也。子,指所见之人也。”《小雅·楚茨》四章: “工祝致告,徂赉孝孙。”郑《笺》:“徂,往也。告主人使受嘏,既而以嘏之物往予主人。”《大雅·抑》十二章:“於乎小子,告尔旧止。”於乎,叹词。小子,指君王。旧,旧章,先王的礼法。
❷诉说。《小雅·十月之交》七章:“黾勉从事,不敢告劳。”郑《笺》:“诗人贤者见时如是,自勉以从王事,虽劳不敢自谓劳。”《小雅·四月》八章:“君子作歌,维以告哀。”郑《笺》:“告哀,言劳病而诉之。”
❸上告,报告。《大雅·江汉》二章:“经营四方,告成于王。”郑《笺》:“复经营四方之叛国,从而伐之,克胜则使传遽(传遽:传递消息的快车。)告功于王。”《鲁颂·泮水》六章:“不告于讻,在泮献功。”郑《笺》: “讻,讼也。”吴闿生《诗义会通》: “无以争讼之事告于官者。”《广韵》:“告上曰告。”泮,泮宫,建在泮水边的离宫。献功,奉献征讨淮夷的军功。
❹祭告。《大雅·江汉》六章:“告于文人,锡山土田。”文人,有文德的先祖。锡,赐。山土田,山川土地田亩。毛《传》:“文人,文德之人。诸侯有大功德,赐之名山土田附庸。”郑《笺》:“王赐召虎以鬯酒一樽,使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诸有德美见记者。”
❺传播,布告。《大雅·抑》二章:“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毛《传》:“訏,大;谟,谋;犹,道;辰,时也。”郑《笺》:“犹,图也。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朱熹《集传》:“訏,大;谟,谋也。大谋,谓不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虑也。定,审定不改易也。命,号令也。犹,图也。远谋,谓不为一时之计,而为长久之规也。辰,时;告,戒也。辰告,谓以时播告也。”

☚ 每   秀 ☛

读音g·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古到切,去,号韵。
❶报告,即把事情向人陈述。
❷告状;控诉。
❸告诉。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j·ü(ˊ),为ü韵目,属u—ü韵部。居六切,入,屋韵。
❶审讯罪人;审讯定罪。

上一条: 下一条: 𥷤

读音g·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古沃切,入,沃韵。
❶[告朔]按周制,每年秋冬之交,天子把来年的历书颂给诸侯;这份历书藏于祖庙,每逢初一杀羊祭庙,叫做“告朔”。
❷[告朔饩羊]比喻虚应故事。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j·ü(-),为ü韵目,属u—ü韵部。居六切,入,屋韵。
❶通“鞠”和“鞫”。审讯罪人;审讯定罪。

上一条: 𨞜 下一条:

求;请求。俗语:“求爷爷,告奶奶。”

〔gao〕 baod; gaob.
告发 〔gao fa〕 gaob fal.
告假 〔gao jia〕 qent giat.
告示 〔gao·shi〕 gaob sib.
告诉 〔gao·su〕 baod.
告状 〔gao zhuang〕 chudsead; zhangl sead; gaobzhangb.

告go213[kɔ]

❶叫喊
⊳大声~(大声喊)。
❷叫
⊳我~伊齐去(我叫他一齐去)。

告《广韵》古到·号;gào‖gào

至;到(方言俗写为“到”):~即阵犹未来gào zītzûn yǎo bbêlái(到现在还没来)。《礼记·曲礼下》:“告喪曰天王登假”郑玄注:“告,赴也”。《尔雅·释诂》:“赴,至也。”晋·吕忱《字林》:“至,到也”。

ㄍㄠˋgào2705藏东西的地洞。赣语。湖北蒲圻〖〗。剪刀、钳子等器具的交叉支点。赣语。湖北蒲圻〖〗。这把火剪个~松了,不好用。供占卜用的竹根。赣语。湖北蒲圻〖〗。打~。试。西南官话。四川成都〖〗。奉服合不合身,你先~一下‖妈喊快点~鸭儿胃口呢。清傅崇渠《成都通览・诈骗》:「卯起钱来卯起钱,卯起钱来~点点。」贵州桐梓。叫;喊。闽语。福建福州〖〗、福清〖〗、永泰〖〗。到。闽语。福建厦门〖kau21〗、莆田〖kau11〗。给机器或轮轴一类的东西加油。冀鲁官话。山东聊城〖〗。拿油瓶来,给大车~点油!山东茌平、高唐。毛笔蘸墨后在砚台边上或墨盒盖上蹭蹭,使笔尖顺溜好写,相当于「掭」。冀鲁官话。山东聊城〖〗。调试。江淮官话。江苏盐城〖〗。把车子~好了再骑。肏。北京官话。北京〖kau51〗。别一开口就是~这~那的。请。吴语。上海奉贤〖〗。陈建勤《重阳节为啥要吃糕》:「重阳不吃糕,老来无人~。」关照。吴语。江苏吴县。廉小弟《红郎娶小姨》:「爹爹~奴妹妹代奴相仔亲,侉勿曾见奴自家身。」浪费。吴语。江苏常熟。埋。吴语。江苏靖江。校准;较量。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器用》:「昭人言量曰较,…如较钟曰~,以称或升斗曰~一~。又相比较亦曰~,如两人较力曰~~看等。」和。吴语。浙江嘉兴。江苏金坛西岗。

〈隐〉旧时四川重庆江湖诸行指数目六。参“许、贝、川、乂、土、告、照、毛、求”。

告ɡào

❶说给别人听;让别人知道
 △ 面~|~诉。
❷请求
 △ 求爷爷~奶奶|~饶。
❸宣布或表示(某种结果或情况)
 △ 大功~成|~竣|~吹。
❹表明
 △ 自~奋勇|~别。
❺检举;控诉
 △ ~到法院|~状|控~。
❻姓。

告gào


❶用话或文字说明:~知︱~诉︱~别︱~示丨~诫︱~警︱~急︱~慰︱~白︱~辞︱~退︱~便︱~劳︱~老︱报~丨宣~︱禀~︱奉~︱忠~︱劝~︱正~︱预~︱转~︱见~︱布~︱广~︱公~︱通~︱文~︱诏~︱电~︱自~奋勇︱谆(zhun)谆~诫︱奔走相~。
❷揭发;提出诉讼:~发︱~密︱~状︱原~︱被~︱上~︱控~︱诬~︱捏(nie)~。
❸请求:~假︱~饶︱~贷︱求~︱哀~︱央~︱祷(dao)~。
❹宣布事情成功或达到一定程度:~成︱~竣(jun)︱~捷︱~绝︱~罄(qing)︱~终︱大功~成。

告gào

❶ 陈述、让人知道:告诉│报告│广告│奔走相告。
❷ 向司法机关检举或控诉:告状│告发│原告。
❸ 请求:告假│祷告│央告。
❹ 表明:告辞│自告奋勇。
❺ 宣布或表明某事情的实现:告成│告一段落。
❻ 姓。

(10次) 告诉;言说。雷师~余以未具 鸩~余以不好 ~余以吉故 灵氛既~余以吉占兮《离》 期不信兮~余以不闲《歌·君》尧不姚~ 吾~堵敖以不长《天》明~君子《章·怀》 帝~巫阳曰《魂》吉虖~我《服》
另见〔上告〕〔誰告〕〔騰告〕〔無告〕

告gào

告诉,把话说给别人听。《广雅·释诂一》:“告,语也。”《尚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孔传:“言输诚于百官以告志。”《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战国策·秦策》:“犀首告臣。”《离骚》:“雷师告余以未具。”

告gào

忌讳语,指男女性交活动。如:别一开口就是~这~那的。

告gao

告白 告别 告成 告吹 告辞 告贷 告发 告负 告急告假 告捷 告竭 告诫 告借 告警 告绝 告竣 告老 告密 告破 告缺 告罄 告饶 告示 告诉 告退 告慰 告知 告终 告状哀告 报告 被告 禀告 布告 祷(dao)告 电告 奉告 讣告 公告 广告 函告 警告 敬告 恳告 控告 密告 求告 劝告 上告申告 通告 文告 诬告 宣告 央告 预告 原告 昭告 正告 忠告 转告 状告 报告会 报告团 小报告 告贷无门 告老还乡 告枕头状 自告奋勇 安民告示 不可告人 大功告成 乞哀告怜 恶人先告状 求爷爷告奶奶

告gào

❶向人陈述、说明事情:那刘姥姥先听见~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六·146)实~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八十·2002)
❷向主子告发别人:贾母命即刻查了头家赌家来,有人出首者赏,隐情不~者罚。(七三·1778)你在老太太跟前~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 (五二·1222)
❸向衙门起诉;告状:一时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悄回凤姐道,“鲍二媳妇吊死了,他娘家的亲戚要~呢。”(四四·1022)着他写一张状子,只管往有司衙门中~去。(六八·1662)
❹央告;请求:可巧邢夫人过来请安,秋桐便哭~邢夫人说,“二爷二奶奶要撵我回去,我没了安身之处,太太好歹开恩。”(六九·1692)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爹娘休把儿悬念。(五·115)


告gào

❶請。《儀禮·鄉飲酒禮》: “以告於先生君子,可也。” 鄭玄注:“告,請也。”儀禮·鄉射禮》: “以告於鄉先生君子可也。” 鄭玄注: “告,請也。”
❷赴。《禮記·曲禮下》: “告喪曰天王登假。” 鄭玄注: “告,赴也。”

告gào

〖动词〗
一、报告(8)。《单子知陈必亡》:敌国宾至,关尹以告,——地位相等国家的宾客到了,关尹就要向国君报告。《屈原列传》: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了,回去报告怀王。《五代史伶官传序》: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归还先王的箭,把成功的喜讯向先王报告。
二、告诉,告知(48)。《有子之言似夫子》: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曾子把这话告诉给子游。《方山子传》:余告之故。——我把缘故告诉了他。《送天台陈庭学序》:苟有所得,则以告予。——如果有收获,就把[它]告诉我。
三、祝告,祭告(7)。《季梁谏追楚师》: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所以奉献牺牲的时候向神祝告说:“牲口又肥又大。”《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告于庄、共之庙而来。——[围]在庄王、共王的神庙里祭告以后才来到[贵国]。《五代史伶官传序》: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庄宗]从那以后,每逢出兵打仗,就派官员用羊和猪各一头去祭告太庙。
四、告发(1)。《贾谊治安策一》:今吴又见告矣。——如今吴王谋反又被告发了。

告gào

❶ 告诉。《鸿门宴》:“私见张良,具~以事。”柳宗元《捕蛇者说》:“余将~于莅事者。”
❷ 报告,禀告。《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之于帝。”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先帝之灵。”
❸ 告发,检举。《国语·周语上》:“使监谤者,以~,则杀之。”《史记·商君列传》:“不~奸者腰斩。”
❹ 宣示,宣告。《管子·桓公问》:“舜有~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白居易《贺雨》:“遂下罪己诏,殷勤~万邦。”
❺ 请求。《孟子·梁惠王下》:“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者。”《国语·鲁语上》:“国有饥馑,卿出~籴,古之制也。”
❻ 休假。《战国策·秦策一》:“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归。”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序》:“李生自湖南从事请~来觐。”

*gao

B8E6
❶向别人陈述,通知:~诉/~知/通~。
❷明确表示:~退/自~奋勇。
❸宣布:大功~成/~急。
❹向上级禀报;向司法机关举报,提起诉讼:报~/~发/被~。
❺请求:~饶/~假/~老还乡。
❻姓。


告gao

85CC
与“告”同。

休息原因

休息原因

按规定或经批准后休息:告 沐(洗沐) 休假
 长期休假:长假
 旧时官史长期休假:长休
 休沐,休假:沐洗
空闲休息:遑息
 闲居休息:退息 燕私 息
在伏天避暑休息:歇夏 歇伏
走路疲乏时停下休息:歇足 歇脚 歇腿息足 息脚 憩脚 憩脚
极度疲劳后的休息:缓气 喘口气

☚ 休息方式   歇息 ☛

各种凭证

各种凭证

授予天下的凭证:灵契
古代皇帝授予的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铁契 铁券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丹书铁券 丹书铁契 誓书铁券 银书铁券 金书铁契 铁券丹书 铁券金书
长官发布命令的凭证:令牌
对长官令牌的敬称:钧牌
官府的凭证:凭照 凭由
官府发给的凭证:关由
由单位发给的证明某事的凭证:凭(凭单)
古代朝廷传令或调兵的凭证:符(兵符;虎符;铜虎符;铜兽符) 金
银制的兔形兵符:银兔符 银菟符
军队中用以传令的形状像箭的凭据:令箭
急速传递的兵符:飞符
古代授官的文凭:告(告身;告命;告敕;告牒;告劄) 官告
派人担任职务的证书:剖竹 委任状
据以授官的委任状:随牒 随折
旧时官府拘捕犯人的凭证:签(签牌;朱签;火签) 逮捕证
旧时法院拘提犯人的凭证:拘票
命令急速将犯人捉拿归案的凭证:雷火签儿
古代官府调拨使用驿马的凭证:铺马剳子
清代邮递紧急公文的凭证:火票 火牌 牌票
一种领取官钱的凭证:长度
免除服役的凭证:蠲符
财务收支或送货的凭证:单据 单子 凭单
运货报税的单据:报单
用来验证的凭据:证验
供查验的凭证:验牌
重要凭证:虎符龙节

☚ 凭证   出行凭证 ☛

告诉

告诉

诉 诰(~告) 知(~会) 告(~送;~语) 赞 话 安覆
告诉的敬词:奉告 举似 敬告 谨告
 敬启,敬告:谨白
告诉我:见告 见示
上面告诉下面:诰(~示)
告语徒众:诏徒
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
 把下面的情况反映给上面:乌衔肉 下情上达 下情上通 下传上达
 写书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投书
 不按组织原则,夸大或无端地向上级反映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打小报告
口头告诉:口白
通过媒体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报道 报导
秘密地告诉:密告 密白
 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地里告诉一方:通风报信
惊讶地告诉:惊白
尽量告诉:尽语
详细告诉:具告
 备言,详细告诉:具言
广泛地告诉:广而告之
(说给人,使人知道:告诉)

另见:宣布 报告 报事 晓谕 通知 知道

☚ 告诉   告知 ☛

祷告

祷告

告(诏告) 禂 诏祝
祭祀时向神祷告:祝祭 祈告 祝酹
祷告于神灵:祝告
请求向鬼神祷告:请祷
向神祷告请求:祈请
 祈请实现某种愿望:祈愿
替病人祷告以求病愈:请病
乞求祷告:烧香磕头 磕头烧香
向神佛表示悔过,请求宽恕:忏(忏陈;忏悔;忏谢;忏摩)
 祈祷忏悔:祈忏
 自陈己过表示忏悔:忏舌
在露天向上苍祷告:露告
洒酒祭祀祷告:浇祷
恳切祷告:切祝
善于将规劝寓于祝颂的祷告之中:善颂善祷
(向神祈求保佑:祷告)

☚ 祈神   祝祷 ☛

请求

请求

请(请谒) 求(求乞;祈求;乞求;启求) 告(告求;告请) 讨蕲 邀 恳(恳乞) 凭(~君传报) 丐(丐乞;启丐) 谒 央(央浼) 浼 干(干求;干浼) 倩(~何人) 祈 挽托 乞告 乞请 望乞 启乞
请求别人:求人
请求的敬辞:烦请
向上请求:禀请
 向上级说明理由,提出请求:申请 声请 呈请
向人有所请求:启齿
陈述请求:陈乞 陈祈 陈请
论辩请求:论请
当面请求:面请
拜谒请求:拜求
到处请求、拜托人:求三拜四
诚恳请求:诚请 敦恳 恳托 叩请
 敦促,恳请:敦请
苦苦请求:哀(哀求;哀告;哀请;哀祈;哀丐)
大声疾呼地请求:呼请 唤取
再三请求:三求四告
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请求:好说歹说
委曲请求:屈求
不合情理的请求:不情之请
痴心的请求:痴求
必须达到请求:务求
(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请求)

另见:说明 要求2 希望 祈求 恳求 满足1 答应

☚ 请求   请人做客 ☛

宣告

宣告

告(~败;~破;~绝;报告)
布告,宣告:敷告
较重要的工作宣告完成:告成(大功~) 告蒇
 宣告较大工程完工:告峻 告蒇
宣告完毕:告罄
宣告结束:告终
宣告已满:告满
宣告缺乏:告乏
宣告破灭或失败:告吹
 宣告自己被打败:告负
(宣布,告知:宣告)

另见:庄重 宣布 宣读

☚ 传话   指示1 ☛

告发

告发

告(告言;告首;告讦) 首 诉 推唱
告发父亲:证亲
 儿子告发父亲偷羊:证羊 证父攘羊
告发他人的秘密活动:告密
 向敌人投降告密:自首
告发谋反等非常事件:变告
告发罪行:告罪
检举告发:举告 讦诉
 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举报
 在口供中检举、告发别人:辞出
诉说,告发:诉告
秘密告发:私告
出面告发:首告
捏造罪名向君主告发:诬奏
(向司法机关、政府或组织揭发:告发)

☚ 举发   检举 ☛

祭神

祭神

醮 礼神 献神 雩蜡
祭祀天神:祀天 禋天
祭祀天帝:类帝 飨帝
祭祀雨神:雩禳
祭祀门神:祭门
祭祀鬼神:祭鬼 设鬼 养鬼
祭神而告之:告(祭告)
 祭祀告神:荐告
 祭告天帝:告天 类告
 祭告天神:类昊
祭谢神灵:酬神
祭祀酬神:赛(赛祭;赛祷;祭赛;酬赛) 酬报
 春日酬神,祈麦丰收:赛麦
 设祭酬神:赛神
 旧俗的酬神活动:赛会
祈雨祭神:雩祈
年终祭神:雩蜡
 年终合祭百神:蜡祭 蜡享
古代农事完毕后举行谢神的祭祀:报赛
 祈神报赛:祷赛
以物祭神:荐礼
以酒食祭神:宴享 燕享
 洒酒于地以祭神:奠酒 奠酹 奠醊
分裂牲畜祭神:
 杀牲取血祭神:血祭
焚香礼神:灵香
谢神的祭祀:
媚神的祭祀:谄祭
祭神还愿:赛愿

☚ 祭祖   祭天 ☛

报告

报告

输 关白 举白 白言 白报 回报 告报
上报,报告:
前往报告:投报
陈述报告:陈报
汇总报告:攒报
侦察报告:缉报
用文书报告:关报
 用电报报告:电告
预先报告:预报
审讯后报告:鞫报
完成任务后,向有关方面报告结果:反(反命;~于庄王) 覆 回报 归报复命 返命 启复 交差
 完成差事后回报:销差 销签
 向尊长回报:禀复
返回报告:还报
侦知情况后报告:詗报
事前不请示,自行把事情处理完再报告:先斩后奏 先断后闻 先行后闻
如实自报:自实
不按真实情况报告:虚报 捏报 假报 浮报 讹报
 虚报数目:诡数
 虚报开支:冒销
故意不真实地报告:谎报
虚假欺骗地报告:诳报
大声报告:喝报
秘密地报告:密告 密报
迅速报告:飞启 飞报(~中军)
紧急军情的报告:羽报
(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报告)

另见:事情 意见 告诉 通知 长官

☚ 报告   报事 ☛

控告

控告

告(告事;言告;攀告) 诉 鸣控
控告官府:讼府
向官府控告:告论 告讼 告官 鸣官
向上一级法院控告:禀控
 上奏章控告他人:讼疏
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上告 呈控
 因冤屈而上告:冤诉
 论列罪状上告:论告
提出控告:告状 陈告 狱诉
 呈递状纸,告状:插状
 暗中告状:告阴状
 到朝廷告状:直诉
 向皇帝告状:告御状
揭发控告:讦告
就某人某事向司法部门提出控告:指控
 无中生有的指控:诬指
递状控告:状告
暗中控告:匿控
告讦,控告:讦控
法院接受控告:受理
(向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告发:控告)

☚ 控告   诬告 ☛

告gào

古到切,去号。又古沃切,入沃。
❶报告;谒请。《礼记·曲礼》:“出必~,反必面。”
❷告诉;诉说。《左传·隐公元年》:“语之故且~之悔。”
❸告示,谕告。《管子·水地》:“不人~也,不户说也。”
❹控告,揭发。《韩非子·心度》:“赏~则奸不生,明法而治不烦。”
❺假期,休假。苏轼《乞郡劄子》:“遣使存问,赐~养疾。”

〖告〗

(一)粵 gou3〔據報切〕普 ɡào

❶ 揭發,控告。許慎《說文解字》:「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人也。」(古人在牛角上繫上橫木,用牠來揭發罪人,橫木撞到誰,誰就是罪人。)司馬遷《史記.佞倖列傳》:「有人〜鄧通盜出徼外鑄錢。」
❷ 告訴。諸葛亮《出師表》:「以〜先帝之靈。」
❸ 請求。左丘明《國語.魯語上》:「國有饑饉,卿出〜糴,古之制也。」(糴【粵 dek6〔笛〕普 dí】:買入糧食。)
❹ 古代官吏休假。《史記.汲鄭列傳》:「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者數,終不愈。」

(二)粵 guk1〔菊〕普 ɡào

告誡,勸勉。《論語.顏淵》:「忠〜而善道之。」

又称“告诉”,是中国古代的当事人控告或官府纠问的制度。包括四种情况:(一)被害人告诉,指被害人为原告一方,告于官府,由官府进行审断。(二)一般人告诉,指非被害人,非被害人亲属的第三者。如同伍里的人及其他人,得知犯罪事实和犯罪者而向官府进行告发。(三)官吏举发,指没有审判权的官吏发现犯罪和犯罪者而进行举发。(四)审判机关纠问,指审判官员发现犯罪后,在没有人控告或举发的情况下,有权主动追查犯罪,进行审判。此外,对犯罪人的自首,称为“自告”,也是一种告诉。从战国开始各代都有不同的奖励告诉的规定,并对官吏不举、同伍保内不告、被害人和一般人不告的现象进行惩罚。《唐律·斗讼》规定:“诸知谋反及大逆者,密告随近官司。不告者,绞。知谋大逆、谋叛不告者,流二千里。”告诉文书称为“诉状”、“辞谍”、“讼谍”,俗称“状子”。诉状必须注明年月、陈述事实。《唐律·斗讼》载:“诸告人罪,皆须明注年月,指陈事实,不得称疑,违者笞五十”。历代法律对何人何种情况得以告诉有一定限制。一般规定子女不得告父母;除重大犯罪外,奴婢不得告家主;年八十岁以上、十岁以下和笃疾者对一般犯罪没有控告权力;禁囚不许告发别人;犯罪事已被赦免不得再告。秦律中还有犯罪人已死亡,对其控告不予受理的规定。对控告不实、诬告、投匿名信者要处刑罚,尤其汉代以后“诬告反坐”成为定制,为历代沿袭。历代法律禁止请人代诉,但也有例外。秦代有军功爵者可由“家吏”代办处理“黥妾”案件;元代对年老病重者,可由亲属代理一般诉讼;明代官吏有关婚姻、债务、土地等民事案件可派家人代办。历代均禁止越诉,对审判不服才准许逐级向上控诉。唐律规定:“凡越诉及受者,各笞四十”。明代有越诉者发配边远充军。此外,告又同鞠,指审讯定罪。《礼记·文王世子》:“其刑罪则纤,亦告于甸人”。郑玄注:“告读为鞠,读书用法曰鞠。”

告gào

❶用话或文字说明。如:告诉,通告,告示。
❷控告,检举。如:告状,告发。
❸请求。如:告假,告老还乡。
❹表明。如:自告奋勇,告辞,告别。
❺宣布。如:大功告成,告竣。

告ɡào

Ⅰ  ❶ (解说;陈述) inform;tell;notify:通 ~ inform;announce;
忠 ~ sincerely advise;
电 ~ inform by telegraph;cable;
何日启程,盼 ~。 Please inform me of your date of departure.
❷ (检举;控诉) accuse;sue:控 ~ charge;accuse;complain;
如果你不付给我钱,我就 ~ 你。 If you don't pay me the money,I'll sue you. 谁都知道他被诬 ~了。 Everybody knows he was wrongly accused.
❸ (请求) ask for;request;solicit:~ 援 ask for help
❹ (表明) make known:不 ~ 而别 leave without saying good-bye;
自 ~ 奋勇 volunteer to do sth.;offer one's free services
❺ (宣布) announce;declare;proclaim:~ 一段落 come to the end of a stage;be brought to a temporary close;
暂 ~ 休会 announce a recess for the moment Ⅱ ❶ (通知) announcement;declaration:通 ~ public notice;
广 ~ advertisement;
文 ~ statement by authority
❷ (姓氏) a surname:~ 不害 Gao Buhai
另见 see also ɡù。
◆告白 public notice;
告别 leave;part from [with];bid farewell to;say good-bye to;
告成 accomplish;complete;
告吹 fizzle out;fail;
告辞 farewell;take leave;
告贷 ask for a loan;
告贷无门 have no means to borrow money;nowhere to borrow money;nowhere to turn for loans [help];no place to borrow money from;There is nowhere the money can be borrowed from.;
告发 report (an offender);inform against;lodge an accusation against;delate;
告国人书 message to the nation;
告急 be in an emergency;report an emergency;ask for emergency help;make an urgent request for help in an emergency;
告假 ask for leave;
告捷 win victory;report a victory;announce a victory;
告诫[戒] warn;admonish;enjoin;counsel;dissuade from;exhort;
告警 report an emergency;give an alarm;
告竣 be completed;
告老 retire on account of age;
告老还乡 resign from office and return to one's native town [village];retire in one's old age;retire on account of old age and return to one's native place;retire from office and return to private life;
告密 inform against sb.;give secret information against sb.;
告罄 run out;be exhausted;
告饶 beg [sue] for mercy;ask pardon;
告示 official notice;bulletin;placard;
告诉 tell;let [make] know;
告退 ask for leave to withdraw from a meeting,etc.;
告知 inform;notify;
告终 come to an end;end up;conclude;
告状 go to law against sb.;bring a lawsuit against sb.;file a suit;sue;indict;lodge a complaint against sb. with his superior;complain of one's grievances


告ɡù

(由上至下告知) officially announce
另见 see also ɡào。
◆告朔饩羊 the sheep offered when announcing the new moon — do something perfunctorily as a routine practice;do sth. for form's sake only

告gào

 官吏休假叫"告"。告有予告、赐告两种。《汉书·高帝纪》:"高祖尝告归之田。"注:"李斐曰:休谒之名,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告又音喾。法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使得带印绶将官属归家治病。至成帝时,郡国二千石赐告不得归家。至和帝时予赐皆绝。"

(1)告诉、通知。《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皆告于小国,为会于宋。”(2)请求,遇到危急向他国求救。《左传》定公四年记楚申包胥如秦乞师说:寡君“使下臣告急”。又僖公二十八年记晋先轸说:“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

秦汉官吏休假之称。《后汉书·陈忠传》注引《前书音义》:告宁,休谒之名,吉曰告,休曰宁。《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引李斐曰:“休谒之名,吉曰告,凶曰宁。”孟康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告又音喾。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使得带印绶将官属归家治病。至成帝时,郡国二千石赐告不得归家,至和帝时,予赐皆绝。”

告身、告命、官告、付身省称。《宋会要·职官》11之68:“已降指挥,初补官人给付身。勘会选人有旧假官、未入官者,并系初授敕或补牒,而未经出给告命,欲乞依初补官人例给告。”《宋史·职官志》3《官告院》:“职事官监察御史以上因事罢,并给告。”《宋会要·职官》11之69:“诏四品以上官及职事官监察御史以上官告并用锦褾。”

告gào

哀乞怜|贷无门|老还乡|往知来

❷ 户人晓|三投杼|自奋勇

❸ 不可人|大功成|乞哀怜|乞怜哀|求亲友|谆谆

❹ 奔走相|上求下|无可奉

告,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張玉金以爲,“告”是“舌”字的中畫向上突出而産生的分化字,故有禀報、告知、告誡等義。卜辭或用告祭義。銘文或用禱告、報告、控告、告知等義。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參見285.舌字條。

告gào,gù

(甲) (篆)
会意字,甲骨文上为牛,下为口,牛是祭品,“口”也可以看成是祭台。或曰:祭祀时以告神灵。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gào
诰(诰命)
kào
靠(依靠)
hào
浩(浩浩荡荡)
皓(皓首穷经)
jiào
窖(地窖)
gu
上声:鹄(射箭的目标)
去声:梏(桎梏)

酷(残酷。本义为“酒味厚也”)
喾(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鹄(鹄望)
zào
造(创造)
cāo
糙(粗糙)
相关链接
1.告,又读gù,《集韵》:“姑沃切。”《易》:“渎则不告。”《大雅·既醉》:“令终有俶,公尸嘉告。”均读gù而不读gào。这一古汉语读音尚保留在中国台湾的《国语辞典》116页中,“忠告”的“告”读为gǔ。酷、梏之音由此而来。鲎(hòu)之音与“喾”相关。
2.“造”,从告从辶,有专程告诉的意思。“造访”用其本义。是会意兼形声。引申为“到”(登峰造极)。现代制造业多是按图施工,而古代的制造业多是请有经验的人现场指导、说明,故从“告”。《说文》为形声字,以“告”为声。

告(gào)

,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凡告之属皆从告。”(古奥切)
甲骨文中已有“告”字,用作祭名。用牛祭神,用口祷告。如:“己酉卜,召方来,告于父丁。”(《甲》810)[1]金文中也有此用法,如夨令彝:“丁亥,令夨告于周公宫。”[2]许慎的解释令人费解,“告”的构意说法不一。徐锴《系传》中援引《诗》“设其楅衡”说“设木横于牛角,以防抵触也”。徐灏《注笺》则以戴侗“告,笼牛口勿使犯稼”之说为是。马叙伦在《说文解字六书疏证》中引刘心源的说法,认为“告”为“牿”的初文。张舜徽云:“本书角部:‘衡,牛触,横大木其角。’与告篆说解相发明。盖古者本有设木于牲角端以备抵触之制。自其器言,则谓之楅,或谓之衡,连言之曰楅衡。自其事言,则谓之告也。告乃梏之初文,所从之囗,乃象角械之形,非口舌之口也。”[3]
杨树达云:“愚谓告当训牛鸣声。知者:《二篇上·口部》云:‘唬,虎声也。从口、虎,读若暠。’又云:‘吠,犬鸣也。从口、犬。’《四篇上·鸟部》云:‘鸣,鸟声也。从鸟,从口。’告从牛、口,与唬、吠、鸣诸字构造相同,则训义亦当一律,此以字形推论知其当尔者一也。”[4]
董莲池根据《甲骨文编》收录的几个字形,认为“告”的构形和“牛”无关。“告”上半部分不是牛,而是舌形的变体。[5]如此“告”的本义就是言告、告祭。古籍中这种用法亦常见,如《礼记·曾子问》:“凡告用牲币。”由此“告”有常用义“告诉”。
告部只收录一个属字“嚳”,云:“急告之甚也。从告,學省声。”谓教令严酷。

gào

(7画)

【提示】中间一竖与第二个横相接、不出头; 旧字形相交、出头。

*告gào

7画 口部 
(1) 说明: ~诉|预~|广~。
(2) 揭发;提起诉讼: ~状|控~|上~。
(3) 请求: ~假|~贷|~饶。
(4) 表明;宣布: ~辞|~竣|宣~|大功~成。

告()


甲骨文合集19824,殷
乙丑卜,王,于唐告。五月。

甲骨文合集6142,殷
貞于大甲告𢀛方出。

甲骨文合集20576正,殷
戊午卜, 貞, 弜不喪在南土,告史。

甲骨文合集9620,殷
[甲]午卜, 𡧊, [貞]……㞢告[麥]。

甲骨文合集1167反,殷
貞[勿]告于上甲。

甲骨文合集6250,殷
勿告于大甲。

甲骨文合集30596,殷
癸未卜, 彭, 貞告

甲骨文合集36528反,殷
余乍遣告侯□册𠭯方、 方、羞方、 方, 余其从侯□伐四邦方。

甲骨文合集1800,殷
貞㞢于羌甲告。

告田鼎,殷周金文集成1483,殷
告田。

夨令方彝,殷周金文集成9901,西周早期
丁亥, 令夨告(于)周公宫。

父癸告正尊,殷周金文集成5755,西周早期
父癸告(正)。

父丁告田觶,殷周金文集成6391,西周早期
父丁告田。

田告罍,殷周金文集成9777,西周早期
田告。

班簋,殷周金文集成4341,西周中期
公告氒事于上。

師旂鼎,殷周金文集成2809,西周中期
(以)告中史書。

五祀衛鼎,殷周金文集成2832,西周中期
(以)邦君厲告于井白(伯)白(伯)邑父定白(伯)𣄴白(伯)白(伯)俗父曰……

多友鼎,殷周金文集成2835,西周晚期
(廣)伐京𠂤(師), 告追于王。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 戰國早期
(嗣)𧊒。 敢明昜(揚)告。

中山王方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卲(昭)告𨒥(後)嗣。

窑里豆, 殷周金文集成4668,戰國晚期
窑里人告(造)。

陳子皮戈,殷周金文集成11126,戰國
(陳)子皮之告(造)戈。

郾客問量,殷周金文集成10373,戰國
(鑄)廿金龍。 (以)賹。 告七月。

古陶文彙編3.949,戰國
告。

包山楚簡·文書17,戰國
不敢不告(視)日。

包山楚簡·文書27,戰國
乙亥之日不以死於其州者之(察)告,阩門又敗。

郭店楚墓竹簡·窮達以時11,戰國
堣(遇)告古(故)也。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47,戰國
不我告猷。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弟子問15,戰國
韋(回), (來), 𫊟(吾)告女(汝),丌(其)(阻)(絕)(乎)?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16,戰國至秦
告相邦: 民或棄邑居壄(野),入人孤寡,徼人婦女,非邦之故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33,戰國至秦
典、老弗告,貲各一甲。

居延新簡EPF22.158,西漢
以私印行候文書事告尉,謂第四候長。

漢印文字徵
告閔。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萬民騷擾,人褢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

高陽令楊著碑陽,東漢
悲將焉告,卬叫穹倉。

石尠墓誌,晉
尠屢表告疾,出爲大司農。

慈慶墓誌,北魏
往荷眷渥,兹負隆恩,空嗟落晷,徒勖告存。

張冏妻蘇恒墓誌,隋
聞詩聞禮,言告言歸。

趙朗墓誌,隋
是刈是濩,言告言歸。

王玄起墓誌,唐
時也天子告成於嵩嶽,諸侯會計於洛師。
《説文》: “告,牛觸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 曰: ‘僮牛之告。’凡告之屬皆从告。”
“告”字字形該如何分析,研究者意見不一。許慎説 “从口从牛”,驗諸甲金文,“从口”是没有爭議的,“从牛”則存在不同看法。有説 “告”字是从牛、从口,會以牛羊等禱告之意; 有認爲甲骨文“告”字與古 “舌”字有關,由古“舌”字加“丨”而成; 也有人認爲象薦牛於器以祭之形(告祭於祖先)。《説文》釋義“牛觸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當爲附會。
甲金文既用祝告義(本義),也用上報義(引申義)。告訴義屬於遠引申義。

☚ 告部   嚳 ☛

告gào

甲骨文以来的会意字。从屮(chè,草),后来加一横从口。“口”是祭祀用的食器。屮象食品,加 一横为了更显示它。就是祭祀去祷告。西周以后上部混为牛字。引申为说给别人义,如:上报。又为通知。组词如:告诉|报告|告白|忠告。又引申为表明。如:告辞|自告奋勇。再引申为请求。如:告假|告饶。约周代末年引申指提起诉讼。如:原告|被告|告状。组词如:控告|告发。

告★常◎常


ɡào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口,从牛,隶定为“告”。本义为用牛牲向神灵祭告。(一说甲骨文、金文象仰置的铃形,下象铃身,上象铃舌,古代部落头领讲话之前需摇动铃铎召集众人,然后将铃铎倒置开始讲话,本义表示宣告。)引申为陈述或解说、向上级或长辈汇报、因某事而请求、表明、宣布或表示某种结果等。
【辨析】
❶以“告”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ɡào:诰、郜、锆∣hào:浩、皓∣kào:靠∣jiào:窖∣ɡù:梏∣kù:酷、喾∣hú:鹄。
❷用于“忠告”,台湾读ɡù。
❸告/诉 见391页“诉”。

(gào)

牛觸人。角著横木,所以告人也。
【按】告,古文作,象舌在口上,會意禱告上天。本義當爲告祭,引申指告知、報告。

*告kəw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 僮牛之告。凡告之屬皆从告。(二篇上)
豎標志於坑陷之上,警告行人小心,不要誤陷其中。

☚ 孝   誥 ☛

〈动〉求;请求;央求。
《醒》十一: 大爷,你还站着哩!快来跪着奶奶,大家替他~~。又七一: 太太道:“他只怕是缠我~免银子?”任德前道:“不是价。他还拿着银子来交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