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寄畅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寄畅园

寄畅园

在江苏无锡西郊惠山东麓。元朝为僧舍,明代正德年间,秦金占用惠山寺“南隐房”及“沤寓房”两僧舍建宅园,以后一直为秦氏后人所有。初名“凤谷行窝”,后改名“寄畅园”。地处惠山之麓,园引惠山之泉,加以高台曲榭、长廊复室、美石嘉树,运用巧妙艺术手法安排布局,体现出清幽古朴的风貌。有锦汇漪、知鱼槛、郁盘廊、霞蔚斋、先月榭、凌虚阁、卧云堂、箕踞室、含贞斋、栖玄堂、涵碧亭、环翠楼等景。

☚ 狮子林   拙政园 ☛

寄畅园

 位于惠山东麓横街之西,初名“风谷行窝”,又名秦园,是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保存至今的古典园林,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独擅山水之胜,深得借景之妙。以精湛的造园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寄畅园元时为二僧舍,名“南隐”、“沤寓”。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辟为私园,名“风谷行窝”。后园属族裔秦梁、秦耀。秦耀宫至中丞,中年罢官返乡,着意经营园林,更名“寄畅园”。清康熙初,秦金的曾孙秦德藻,延请了叠石高手张南垣及其从子张鉽在园内迭石,“又引二泉之流,曲注其中”,使园成为吴越一带的名园。寄畅园占地1公顷,其中水面约0.1公顷。全园大体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水廊为主,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锦汇漪位于园东,占地1500平方米,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其上有源,下有流,明注暗泄,淫雨不溢,久旱不涸,池在曲折的池岸、掩映的树木、错落的桥廊的映衬下,以聚为主,有聚有分,以明为主,或明或暗,构成了一 幅完美的画面。池东边的“知鱼槛”是九脊飞檐的方亭,可凭槛俯首,观池中游鱼,鱼乐人亦乐,是全园赏景的中心。八音涧是园中最具匠心的迭石。系用清一色的黄石堆迭而成的润峡,轮廓清晰,色泽苍古,顺理成章,体态自然,堪称“宛若天开”的杰作。人行其间,茂林在上,清泉在下。泉水经曲涧轻泻、盆潭跌落,化无声为有声,聚“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于一涧,故而得名。园中其他知名景点还有美人石、九狮台、七星亭、郁盘亭等。该园成功地将园外龙山九峰、锡山龙光塔与园体自然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范例,在山麓别墅园林中独树一帜。清代乾隆酷爱此园,六度南巡,每次必到,北京以后,特地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寄畅园建一园林,取名谐趣园。
 〔现代散文〕 我游过豫园、拙政园、瞻园,更多的是寄畅园。我为各个园林的特色所倾倒、陶醉,但我更爱寄畅园,为它具有其它园林所没有的特色而自豪,它是我国古老的明代园林的佼佼者。
 豫园、拙政园、瞻园皆建筑在城市之中的平地之上,挖池、叠山、造径,起楼、几乎都是人工建造,美则美矣,但人工雕凿痕迹怎么也抹不去。独独寄畅园,建筑于城市西郊惠山脚下,它依山就势,在大自然造就的景观的基础上稍加修饰,即成绝景,它巧妙地运用一个“借”字,把大自然再融入小小园中,入园却见巍巍惠山,转首就是锦绣锡山,使人不知园大几许,气势之宏,不能不说为群园之首。锡山顶上灿然放光的龙光塔,似乎就是园中一景,是寄畅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实,这塔离园还有1千多公尺的距离。
 寄畅园内的假山,论质量,数量,皆不如瞻园、豫园以及拙政园。在寄畅园,美丽的太湖石只是点缀,堆积在锦汇漪和八音涧的大量假山,都为黄石。然而,这假山的黄石和真山的惠山的石料在色泽上连成一体,和地上涌出的石头互为补充,使得假山也有了真山的生气,赭黄色的黄石旁偶尔置一、二色白如流云、造型美观的太湖石,就使太湖石显得更加醒目,更加美观,更为宝贵。寄畅园东有一临镜池,池中置一块高2米余的太湖石。论其石高、石质、姿态,在全国众多的太湖石中,它不算佼佼者,然而仅此一石,就召引无数人赞美它,欣赏它,驻足其旁不忍离开,乾隆南巡,还为它写了诗,并在诗旁题跋,改美人石名为介如峰。这真正是“物以稀为贵”了。
 寄畅园的水,与豫园、瞻园、拙政园也不同。后三园内的池水皆是死水。独独寄畅园的水,由二泉、滴露泉、龙眼泉、叫松泉、罗汉泉等泉水汇总而入,日日夜夜,流淌不息。造园主巧妙地运用这股日涌数十吨的泉流,建一曲折有致的八音涧,日日夜夜奏出不同的八个音阶的流水声,堪称一绝。这股水再入锦汇漪,这一亩多池塘的水就永远清澈见底,鱼儿可数,活跃异常,莲花、荷花,生机蓬勃,芳香四溢。再加上园内古树多,这些古树和园外的惠山、锡惠公园的万千株古树连为一体,造成了一个囿于城中的豫园、瞻园、拙政园所欠缺的生态环境——空气清新,安静无尘,鸟雀众多。那黄鹂、八哥、喜鹊、绶带鸟、山雀等十多种色彩斑斓、鸣声幽美的鸟儿不停地从空中飞过。近处,远处鸣叫,这声音和潺潺流水声、风吹林木声融和在一起,无异于组成一部悦耳动听的天籁协奏曲。坐于园中,品着二泉水泡制的新茶,此情有寄,此乐何极!
 我到北京,进了谐趣园,观其布局,就是一座寄畅园嘛!一问才知,这座谐趣园,就是当年乾隆下江南多次游览寄畅园后,在这里仿造的,初名惠山园,后改谐趣园,仔细观赏,其建筑远比寄畅园华丽得多,然而,独独缺少了寄畅园古朴而自然的灵气。这个名字起得好,谐趣而己。
 

(王长工)


 〔民间文学〕 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乘坐船,走古运河千里迢迢来到无锡,他为了行动自由,乔妆改扮,到处游逛,贴身只跟了一个书僮模样的保镖。一天,他慕名进入寄畅园,风流天子手持摺扇,一步三摇,频频点头称赞,心里盘算着怎么样才能不出京城而享此清福。忽然瞥见一位面目清癯的老和尚坐在凉亭里的石桌旁边,眼神直勾勾的,参禅不像参禅,赏景不像赏景。走近一瞧,原来是自个儿在钻研棋局呢。乾隆一时技痒难禁,提请老和尚对弈。
 和尚鉴貌辨色,见来者虽然是一介书生打份,眉宇间流露出一种不可一世的傲气,猜想不是庸碌迂腐之辈,谦让着应允了。那位惠山寺高僧收起残局,拂拭棋枰,道声“愿闻雅教”,便拉开了战幕。乾隆开手就来了个“金龙出海”,声势夺人,老和尚抚弄念珠,从容应战。棋到中局,乾隆才发觉对方已布下天罗地网,缠住了金龙的首尾,笑容不见了,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子。他心中有数,和尚已稳操胜券,可他不能就此善罢甘休,使出浑身解数要挽回败局。“书僮”更是大汗淋漓,向老和尚使了几次眼色,老和尚眯缝着双眼不予理睬。
 终盘时,乾隆左支右绌,费尽心机,好容易抓住机会做成了几个“眼”,金龙死里逃生,最后才以半子之差险胜。老和尚又打了个合十,说道:“施主好手段,老衲甘拜下风。”他微微一笑,嘴角隐含着不可捉摸的深机。乾隆是聪明人,猛然醒悟过来,是老和尚有意让子了,而自己竟然堕入了五里雾中,可见这个出家人棋艺之奥妙。乾隆下棋从来所向披靡,自认为是天下无敌的国手,这次游园不料栽了个大筋斗,被玩弄于“秃驴”的掌心之中,因此他郁郁寡欢,又隐忍着不便发作,只得怏快拂袖而去。
 后人给这块盘石起了个名字叫“郁盘”,还推而广之,由石及亭和廊,称作“郁盘亭”、“郁盘廊”。

(蒋文安 整理)

寄畅园

中国园林。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东麓,元代时曾为僧舍,明正德年间(1506~1521)扩建成园,原称风谷行窝,后改为寄畅园。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为一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中部石矶突起,水面一分为二,池中有一座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假山接惠山余脉,假山间为山涧,称八音涧,引惠山泉水入园,体现了山林野趣。

寄畅园

寄畅园

我国古典园林佳作之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惠公园内,为园中之园。此园初建于明正德年间,是兵部尚书秦金在元朝僧舍旧址上扩建的。初名“凤谷行窝”,又称秦园,后取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句意(一说继承此园的东林党人秦耀罢官回乡后,心情郁闷,故寄情山水)改称“寄畅园”。康熙初年,园主聘请著名造园艺术家张琏和其侄儿张鉽在园内堆叠的假山保存至今。此园大体可分两部分,东部为水区,以水廊为主,锦江漪为园中开朗明净的空间,池中的知鱼槛为九脊飞檐方亭,是供人观鱼赏藻之所。池北的七星桥、廊桥将池水分成两个不同情趣的小水面,意境深邃。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假山造型模拟连绵逶迤的惠山九峰,高3—5米,与园外群山连成一体,山颠龙光塔倒映池中,扩大了园的空间,是造园借景艺术比较成功的一例。假山间的山涧称八音涧,原有惠山泉水流入,据说可辨八个音阶,可惜泉水现已阻断。除此外,园中还有鹤步滩、九狮图石、美人石(即介如峰)等。寄畅园总体布局得当,妙取自然,是现存江南古典园林中叠山理水的典范。清康熙、乾隆二帝每次巡游江南都要至此赋诗赐匾。园内现尚存有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忧金拟”御书石匾额各一方。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乾隆南巡后仿此园的建筑形式建造的,两园一南一北,相互辉映,是清代江南造园艺术北传的见证。寄畅园的原建筑均毁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现在的十余所建筑,如大门、大石山房、大厅等系晚清和民国时重建。1988年,寄畅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留园   环秀山庄 ☛
寄畅园

155 寄畅园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东麓,原名“风谷行窝”,为明朝户部尚书秦金的别墅。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后经秦氏族裔改建,并更今名。园曾于清咸丰十年(1860),因太平天国战争而毁,后又经重建,并使其山水、亭祠、斋堂等建筑新颜尚存原貌。寄畅园选址之妙,在于西与惠山相接,东以锡山为邻,立于园内尽收两山恬静的自然风光于眼底,既可观锡山、龙光塔,又可踏惠山清泉于脚下,惠山置于园中假山背后,望去有一体之感,这就是造园之妙,善借景入园。园以水为主,涵碧亭、知鱼槛亭位于水之东岸,水南北长、东西窄,中部更窄,并有大树相隔,似分南北为两个水域。建筑集中于西南入口处,入口建筑原为祠堂,与秉礼堂、含贞斋在平面上呈鼎足之势,秉礼堂自成庭院分空间数处,有主有次,层次分明,配以奇峰异石,花草树木,建游廊水池。园内绿树成荫,小径通幽,谷道曲折,庭院封闭,空间分隔,景色变换,并用大片水域相托,构成幽静、典雅、生动、多变的可游可观之江南名园。

☚ 留园   岱庙 ☛
寄畅园

寄畅园

位于江苏无锡西郊惠山山麓。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在僧寮基础上,营造别墅,初名“风谷行窝”。至万历秦燿一代,改称寄畅园。清康熙时,园又经燿曾孙德藻改筑,请张南垣之侄张钺叠山引泉。成为江南名园之一,俗称“秦园”。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均曾驻跸园内。咸丰十年(1860年),园被焚毁,今园是后来重建的,南部原建筑物多已不存,北部原二层环翠楼改为单层嘉树轩,新建双孝祠秉礼堂一组建筑。全园根据东西狭窄,南北纵长,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高处堆山,低处开池,名锦汇漪,以水为中心,向东西展开,创造了与园基纵长方向相平行的水池和假山。入门绕过九狮台便到锦汇漪,池西、南为山林景色,东、北岸以建筑为主。西岸黄石间土的大假山,起伏有势、灌木丛生,古树参天。从惠山引泉破山腹而入水池,回声叮咚,名八音涧。假山首迎锡山,尾向惠山,作成犹如真山的余脉。水池北岸嘉树堂,可观全园之景。自北岸转东岸、点缀小亭涵碧亭,并以曲廊、水廊连接于嘉树堂。中段有方榭知鱼槛临水,南侧粉垣、小亭及随墙游廊,可供游人坐憩。知鱼槛和对面西岸凸出的石滩鹤步滩相峙而将水池中部加以收束,划为南北两个水域。北水域的北端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划分为两个层次,南端作成小水湾架石板小平桥,又自成一个小巧的水局。此园妙于因借、使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的空间,把人为景物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起来。从水池东岸西望,透过水池及大假山,远借惠山山形,构成三个层次景深。从池西、北向东南望,锡山及其顶上的龙光塔均被借入园内,岸上亭榭,池中倒影,山为水峙,水为山映,亭为花掩,树为泉濑,相辅互成,得其自然。故乾隆曾仿此园在北京清漪园中建造了惠山园,即谐趣园。

☚ 内园   顾辟疆园 ☛
寄畅园

寄畅园

我国仅存完好的依托自然山水景观而成的山林式园林,位于无锡惠山东北侧山脚下,明正德年间秦金所建,初作僧寮用,后改名“寄畅园”。明代该园曾是“最在泉、得泉多而工于为泉” 的山林胜地,清代还有“古木清渠、攫舞澄泓” 的园林景象和千年老樟,今天这些都已不存,但是园林还保持着浓郁的自然意味。园林居中为曲折狭长的水面,西岸依托惠山延伸下来的山体,东岸布置园墙游廊和“知鱼槛”“凌虚阁”等园林小筑,是临水凭槛眺望山林和惠山景色的佳处,两端以驳岸和 一曲一直二桥连通,山体绿树葱郁,可走小径、穿堑道,或浓荫蔽日,或豁然开朗,展现对岸园景,具有城市宅园所没有的苍古意味和山林野趣。


寄畅园

☚ 颐和园   拙政园 ☛
寄畅园

寄畅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惠山北麓古华山门西北。元代为南隐、沤寓两僧房。明正德时(1506—1521)兵部尚书秦金建为别墅,名“凤谷行窝”,后数易园主。隆庆时(1567—1572),为湖广巡抚秦耀所有,取王羲之《兰亭集诗》“寄畅在所因”和《兰亭集序》“因寄所托”,“畅叙幽情”之意,命名为寄畅园。清康熙初年,秦金曾孙秦德藻请造园家张南垣从子张精心布置,引惠山泉入园,景致益胜。康熙六次南巡,均来此游览,题有“山色溪光”、“松风水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匾联。乾隆六次南巡亦皆来游,并留有诗作和匾额,并制图以归,仿建于清漪园(颐和园)中,名惠山园(今谐趣园)。雍正、嘉庆亦曾来游。全园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以水廊为主,有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水静波平,拓展开明净的空间,池中有方亭,名知鱼槛,九脊飞檐,为倚栏观赏鱼藻佳处。池周布列山石、建筑、树木,勾勒出曲折窈窕的水面轮廓。水池北段,有七星桥、廊桥,将池水分割为两个不同情趣的小水面,遠望有深邃不尽之意。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假山造型,模拟惠山九峰连绵逶迤之状,倒影池中,宛然如画。假山最高者5米,山中有涧谷林壑,惠山泉水流转跌落其间,鸣声悦耳,名八音涧。涧道盘曲,颇有深山幽寂之趣。全园布局妙取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具有清幽古朴的山林野趣,为江南古典园林中叠山理水的代表作。

☚ 天下第二泉   华孝子祠 ☛
寄畅园

寄畅园

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东麓。元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兵部尚书秦金得之筑园,故又名秦园。后改现名,历代几经整修,至清康熙时日趋完美,成为吴越一带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全园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以水廊为主,西部以假山、林木为主。园中假山、清池、水榭、凉亭、回廊、古木、花卉等,造园技艺,手法高超,独树一帜,体现江南古朴清幽的园林风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康熙、乾隆帝南巡,数度来此。北京颐和园的谐趣园,即仿此形式建筑。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狮子林   环秀山庄 ☛

寄畅园

Jichang Garde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