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吴金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吴金鼎1901—1948

山东安丘人
考古学家。曾任齐鲁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山东人体质之研究》、《整理城子崖出土陶片报告书》、《龙山城子崖古物整理报告书》、《中国人种考》等。
字:禹铭

吴金鼎

吴金鼎(1901-1947)
吴金鼎(1901-1948)
关志昌
王世民
*传记文学1984年45卷1期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550页

吴金鼎

怀念吴金鼎先生 刘敦愿 文物天地1989年1期

吴金鼎1901——1948

字禹銘,山東安丘人,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生。早年畢業於山東齊魯大學,繼入北京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畢業後任齊魯大學助教。1928年3月至1929年10月,曾六次前往調查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龍山文化”,爲我國“黑陶文化”之發現者。1930年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員; 同年與李濟、董作賓等發掘龍山鎮城子崖,獲大批黑陶與卜骨。1931年3月,與李濟、董作賓等赴河南安陽發掘殷墟,除獲大批銅、石、陶、骨、蚌器外,並發現殷人居住穴洞。1932年春,參加河南濬縣大賚店發掘工作,掘出大批銅器; 同年4月,與李濟、董作賓等再赴安陽發掘,獲殷代炊爨爐竈及陶、骨、石、蚌各器物百餘箱。1933年入英國倫敦大學研究院,1937年獲博士學位; 同年離英返國。1939年,组織雲南蒼洱考察團,任團長。兩年間發掘馬龍、清碧、佛頂、中和、龍泉、白雲等遗址。1941年任史語所副研究員; 同年與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合作發掘彭山,任彭山發掘團團長。1942年任史語所技正,並主持成都琴臺前蜀高祖王建墓永陵之發掘工作。1945年抗戰勝利後,隨齊魯大學回濟南,任文學院院長。1948年病逝。年47歲。著有《平陵訪古記》、《山東人體質之研究》、《摘記小屯迤西之三處小發掘》、《高井臺子三種陶業概論》等。

吴金鼎1901—1948

中国早期体质人类学研究者,现代考古学家。字禹铭。山东安邱人。早年求学于齐鲁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在李济指导下攻读人类学专业。1930年初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同年去英国伦敦大学留学。1937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和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历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曾参加调查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著作有《山东人体质特征的研究》等。参见“考古学”中的“吴金鼎”。


吴金鼎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1930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任职。1933年留学英国,后去巴基斯坦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在国内曾参加发掘山东历城县城子崖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等。突出成就为1928年发现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存。著作有《中国史前的陶器》(英文)、《城子崖》(与人合作)等。参见“人类学”中的“吴金鼎”。

吴金鼎

吴金鼎1901—1948

现代考古学家。山东龙山文化的发现者。字禹铭,安邱人。齐鲁大学政治历史系肄业。1926年入清华学校研究院,从李济攻读人类学,1933年留学英国,获考古学博士。抗日战争初期回国,先后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曾于云南、四川等地进行考古发掘。从1944年到逝世,先后任齐鲁大学训导长、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吴氏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先驱者之一。发现并参与发掘城子崖遗址,对中国考古学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期间,主持云南大理考古工作队,发现30余处遗址并作了部分发掘;曾参加安阳殷墟、浚县大赉店及浚县辛村等处的考古发掘工作,主持四川彭山汉墓及成都前蜀王建墓的发掘。在齐鲁大学,尤其是主持国学研究所期间,为促进该校考古及金石文物方面的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他曾参与编写我国第一部考古发掘报告《城子崖》,还有用英文写成的《山东人体质之研究》和《中国史前的陶器》及《田野考古学大纲》等专著。

☚ 吴步韩   吴桂华 ☛
000088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