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启蒙运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所谓启蒙,指的是用近代哲学和文化知识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贵族专制统治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的权威。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俄国,此外还波及荷兰、比利时等国。其中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为深远。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它比文艺复兴运动带有更强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运动中出现了一批从思想到行动都富有革命精神的思想家,他们从理论上论证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他们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封建制罪恶的集中表现,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狄德罗)。他们提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否定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以自然法则为依据,提出自由、平等的口号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启蒙主义者高度崇尚理性精神,把思维的理性当作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评判者和批判旧制度的锐利武器。启蒙主义者还以理性之光来描绘未来的理想社会,认为推翻封建统治之后就可建立一个理性王国,实现自由、平等、人人幸福的美好愿望。
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资产阶级启蒙文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把文学当作反封建的武器和进行启蒙宣传的工具。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注意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塑造普通人民的正面形象。在形式上主张运用人民语言,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创造了现实主义小说、哲理小说、正剧、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一系列新型文学体裁。启蒙文学的弱点是忽视生动感人的人物性格的刻划。代表作家在英国有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在法国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

☚ 沙龙文学   狂飙突进 ☛

启蒙运动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兴起于西欧,很快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并影响到全世界,其中心在法国。启蒙运动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思想对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大革命(1789年爆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Qimeng yundong

18世纪流行于法国和欧美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一词在法文中为Lumieres,意为“以光明驱逐黑暗”,在当时,这是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伴随着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兴旺发达和政治上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展开,启蒙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冲击着封建制度。
理论渊源 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和近代哲学中崇尚理性的倾向是启蒙运动产生的理论背景。18世纪初牛顿创立的经典物理学对宇宙进行了成功的解释,纠正了中世纪许多权威理论的错误,促使人们崇尚理性,相信通过经验性推理,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规律。科学的发展也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彻底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论开启蒙运动之先河。他主张以“理性的尺度”去检验以往的一切知识,摈弃一切违反理性的迷信和偏见。英国哲学家洛克从经验主义立场修改了关于理性的学说, 认为理性可以综合感观印象而成为普遍真理, 感觉和理性不可偏废。这一思想成为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另外,他的自然权利学说和分权学说、宗教宽容的主张等都深深地影响了启蒙运动。
基本思想 启蒙思想首先强调理性是通向智慧万无一失的向导, 人类的一切知识必须在理性法庭面前接受检验, 按照理性的要求生活, 人类的前途将充满希望。其次, 启蒙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教会权威和宗教盲从, 主张用自然科学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反对形而上学的神学体系, 反对迷信和奇迹。在政治思想领域, 启蒙思想用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
法国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发端于17、18世纪之交的英国。自18世纪20年代起, 法国成为启蒙时代各种思想最活跃的中心,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思想家。伏尔泰 (1694-1778)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泰斗。他激烈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认为天主教会是一切进步的障碍。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 主张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 包括人身、思想、出版、信仰自由和法律面前的平等。孟德斯鸠 (1689-1755) 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 主张利用权力之间的互相制约避免滥用权力。卢梭 (1712-1778) 从人天赋自由平等的观点出发, 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是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而封建制度使这种不平等发展到顶点, 因而用暴力推翻暴政是完全合理的。他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宣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政府只是执行公意的机构, 一旦政府破坏了与人民订立的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政府。卢梭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实行直接民主, 反对代议制度。狄德罗 (1713-1784) 为编辑《百科全书》联络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宣传无神论和自然神论,主张宗教宽容, 反对特权, 形成著名的 “百科全书派”。以魁奈(1694-1774)为首的重农学派率先提出了经济上“自由放任”的思想。60-70年代以后, 老一代启蒙思想家相继谢世, 启蒙运动的第二代人物崭露头角。他们对启蒙思想进行阐发和普及。孔多塞(1743-1794)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坚信人的理性的不断完善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原则。
国际范围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席卷了欧洲和北美, 在德国表现为莱辛、歌德、席勒领导的文学革命和康德开启的古典哲学的革命;在俄国表现为普希金、拉吉舍夫反对封建农奴制的思想斗争和十二月党人的活动;维科、贝卡利亚使启蒙思想在意大利发扬光大;潘恩、杰斐逊、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影响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 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作了准备。《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 《拿破仑法典》 中变成现实。从长远观点看, 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思想最终导致了教会与国家的分离; 理性主义思想对粉碎专制暴政、削弱教会特权起了促进作用; 人道主义、天赋人权和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基本价值规范; 崇尚科学和对人类理智的乐观主义态度则促进了近代科学的重大发展。

☚ 波旁王朝   三级会议 ☛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Qimengyundong

18世纪法国和欧美其他国家出现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继承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吸收近代自然科学、哲学的成果。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表现。发端于17、18世纪之交的荷兰和英国,继而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自18世纪20年代起,法国为启蒙思想最活跃的中心,50年代形成高潮。涌现出一批杰出思想家。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提出三权分立,互相制约避免滥用权力的政治学说。卢梭认为在原始自然状态中人人平等自由,不平等是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而封建制度使这种不平等达到顶点,因而用暴力推翻暴政是完全合理的。他主张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只是与人民订立契约而成立的执行公意的机构,一旦政府违背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狄德罗等百科全书派编纂《百科全书》,宣传无神论和自然科学知识,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和封建的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平等思想反对特权。启蒙运动以理性与科学为最高原则主张用理性和科学衡量检验一切现存事物,旗帜鲜明地用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以及欧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启蒙思想家所要求建立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性化的王国”。

☚ 宪章运动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启蒙运动

❶通常指17—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为行将到来的革命而进行的思想文化教育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其特点是: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矛头直指向当时的教会权威和封建专制制度。哲学上大致都是一些唯物主义经验论者,主张自然神论或无神论。
❷泛指任何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而得到进步的运动。如18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思想家莱辛(Gotthot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赫尔德(Johann Cottfried von Herder,1744—1803),19世纪俄国的别林斯基 (Виссарио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Белинский,1811—1848)、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又被称为启蒙运动者。


启蒙运动

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所进行的思想文化运动,以法国为中心。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其特点是对当时的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采取否定态度,把理性看作思想和行为的基础。在政治上主张开明专制制度或民主政体。后泛指一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而获得进步的运动。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反对神权统治和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化发展史上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里程碑。
启蒙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扫除愚昧无知、孤陋寡闻和鼠目寸光的封建文化残余思想。当时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等人在封建势力相当猖獗的情况下奋力抗争,他们的光荣业绩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英名。启蒙运动同时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欧洲中心的传统文化偏见,大胆向东方、向一切文明的国家伸出求援之手,用理性的光辉扫荡笼罩在欧洲大地上的一切宗教阴霾和封建残余的影响。
启蒙运动文学对欧洲文学的两大贡献是: 第一,创造了以文学宣扬启蒙思想的新的形式,即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哲理文学,包括哲理小说、哲理戏剧和哲理随笔等。第二,使文学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迈出了以文学形式表达个人理智和激情的第一步。17世纪中期在法国开始,遍及全欧,达百年之久的 “古今之争” 大论战,揭开了启蒙运动的序幕。这场论战以新派的胜利而告结束,标志着启蒙主义时代的降临。
伏尔泰 (1694—1778) 由新古典主义转向启蒙主义,开创了哲理小说这一新的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无稽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百科全书派中另一位影响最大人物是卢梭 (1712—1778),他是启蒙运动的激进派,也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天赋人权的思想使他终生遭受迫害,但却成了后来法国雅各宾党人 《人权宣言》 和美国杰弗逊 《独立宣言》 中主要内容。他的书信体爱情小说 《新爱洛绮丝》 (1761)、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爱弥儿》 以及他晚年写作的自传 《忏悔录》 (1781—1788) 和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把返回自然作为人的崇高理想,都是富有浪漫色彩的作品。欧洲文学史家认为卢梭是浪漫主义之父,也认为他是西方现代主义的鼻祖。
法国狄德罗 (1713—1784) 和德国莱辛 (1729—1781) 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奠定了 “严肃喜剧” 即正剧的基础。狄德罗的严肃喜剧 《私生子》 (1757) 和 《一家之主》 (1758),博马舍 (1732—1799) 所写的 《塞维勒的理发师》 (1775) 和 《费加罗的婚礼》 (1778),以及莱辛所写的《爱米丽雅·伽洛蒂》 和 《智者纳旦》 都是这一新剧种的典范之作。狄德罗要求把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等赶下舞台,而让平凡的小人物亮相登台,反映市民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他要求戏剧在表现方面 “要真实,要自然”,要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打动观众的心,起到改进社会道德、促进教化的作用。他主张这种市民戏剧要用散文,做到 “语言真实”,用文学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狄德罗还要求剧作家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撷取素材,即 “住到乡村去,住进茅棚去,访问左邻右舍”。狄德罗在 《谈演员的矛盾》 里认为演员在扮演人物时不必在内心生活上变成剧中人物。演员一方面要把他所扮演的人物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却不应亲身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需要保持冷静,在思想上需有一个 “理想的范式”,然而在每次演出时再重现这个 “模本”。这是西方文论史上第一部论述表演艺术的专著。启蒙运动始于法国,而德国所受影响最为显著。正如歌德所说: “我们必须回到青年时代,才能体会到莱辛《拉奥孔》 一书对我们的影响,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个幽暗的静观世界中拖出来,拖到爽朗自由的境界。” 德国文学史上的“狂飙突进运动” 就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个运动以个性解放、性格解放和大胆坦露真情实感为特点,而以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为代表作。
总的说来,这场运动主要通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宣传民主思想,启发人们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要求民主,反对专制; 要求平等自由,反对等级特权; 宣扬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 鼓吹以 “理性” 作为人们一切言行的准则。哲学上,推崇培根和洛克的经验论学说; 政治上,要求君主立宪制或民主政体,提出立法、行政、司法 “三权分立”学说。19世纪俄国的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抨击沙皇专制制度,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活动,亦称作俄国的启蒙运动。

☚ 拉丁美洲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Enligtenment

18世纪启蒙运动是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的反教会神权、反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宣扬思想解放,追求学术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推崇理性是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它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一整套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它以启蒙思想家的先进思想、启迪民众从宗教迷信、偏见、蒙昧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治统治权作了广泛的舆论准备。启蒙运动在法国声势最大,波及德、意、俄等国。英国虽然在17世纪已经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但仍然面临启迪民众向封建势力继续斗争的任务。因此,英国也有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用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唯心主义,否定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君权是神授的,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国家权利是属于人民的。他们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堡垒的精神支柱——教会,以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反对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否定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他们提出天赋人权的理论,要求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封建等级制度、传统观念和道德观念,在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创立他们的“理性王国”,实际上是想建立理想化的资产阶级王国。他们提出“自由”、“平等”、“民主”等鼓舞人心的口号,来唤起民众的觉醒。启蒙主义文学是在启蒙文艺思想和美学原则指导下创作出来的。启蒙主义文学家多半又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他们创造了许多新的文艺体裁,如政论性的哲理小说,道德政治剧,滑稽小品等。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纯理性色彩。作品内容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性,号召人民从封建和宗教的意识中解放出来,体现了民主精神。他们在作品中主要描写和塑造下层人物。如菲尔丁笔下的汤姆·琼斯,笛福塑造了鲁滨逊的形象,伏尔泰笔下的老实人,卢梭笔下的圣·普乐,歌德笔下的维特等等。总之,启蒙主义文学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崇尚理性的传统,为新的资产阶级“王国”早日诞生作舆论准备,成为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

☚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

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 (17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民主文化运动,启发人们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的束缚,提倡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