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槟榔
【名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 基源 白皮柯为壳斗科石栎属植物的花序。 原植物 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 形态 常绿乔木,高5~10(-20)m;小枝密生灰黄色细绒毛。叶长椭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14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全缘,下面密生灰白色细柔毛,侧脉9~12对;叶柄长8~20mm。雌花序长10~15cm,有时基部有少数簇生的雄花。果序长10~20cm,果密集。壳斗扁球形,直径1~1.5cm,高0.5~1cm;苞片三角形和壳斗贴生,顶端和壳斗分离;坚果,直径1~1.6cm,长0.9~1.5cm,顶端隆起或略下陷,有灰黄色细柔毛,基部和壳斗愈合,愈合面呈锅状隆起,为果长度的1/4。花期春季。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29页.图85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300~3500m的山坡温、湿密林中。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四川。 。【生药】: 采集 4~5月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化学】: 附 种皮含淀粉66.71%,树皮含鞣质10.86%。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8 【药性】: 性味 微苦、涩,温。 功效 顺气消食,健胃,杀虫。 主治 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食积腹胀,虫积不化:野槟榔9~15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