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吕本中《南歌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吕本中《南歌子》《南歌子》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① 【注释】 ①江左:即江东,长江下游以东地区。此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译文】 月光斜照在驿亭道路,清晨踏着秋霜渡过溪上小桥。低矮的篱笆里金菊已凋谢,唯有一枝黄花独标娇娆。此身却在峰峦重叠的山深处,度过这重阳佳宵。漂泊旅途枕上难做好梦,寒冷的秋夜又难眠漫长。原以为江南山青水秀好风光,可聊慰寂寞,不料思念中原故乡,转更凄凉。 【总案】 此词写于宋高宗建炎间(1127—1130)的某个重阳节,当时作者劳碌风尘,避乱南方。虽然江左风光宜人,然而毕竟身在异乡,自己的故乡却沦陷在金人手里,无家可归的凄凉感不言而喻。上片写他一路奔波,进入乱山深处过重阳节的情景。随笔所至,勾出江南深秋的美好风光,但究竟有些凝重之感。下片则感情越来越深沉,直接展示作者的内心世界,最后再进一层突出其归思。作为南渡之人,家国俱已沦丧,这归思便融合了爱国的情绪。 吕本中《南歌子》《南歌子》·吕本中
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此词题作“旅思”。从作品内容可以看出是写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先写早晚旅行的辛苦: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侵斜月”,写出了月色的清寒,山路的曲折; “度晓霜”,写出了气候的寒冷,心情的阴郁。次写旅途所见,“短篱残菊一枝黄”,“短篱残菊”与“乱山深处”的环境,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引起感情上的波动和苦恼。下阕写旅夜愁思,“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当年他离开家乡,过江南渡,只道江东是风光秀丽的好地方,还可以暂时借此游赏,不料竟淹留至今。一想到中原故土不能回去,心里更为悲伤。作者是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中原沦陷,有家不能归,在这乱山深处,过重阳的不眠之夜,怎能不悲伤呢?吕本中在宋高宗朝任过中书舍人等官职,他赞成北伐,收复中原失地。因为得罪秦桧,被免职,从这首词里,也表明了他的政治倾向和爱国热情。 吕本中《南歌子》吕本中《南歌子》吕本中
吕本中 驿路侵斜月①,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②,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③。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释 ①驿路:旅途。②元:同“原”。③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 鉴赏 王兆鹏先生《吕本中年谱》系此词于建炎二年(1128),这年秋,作者离宣城取道旌德(今属安徽),赴徽州(今属安徽歙县)。这是一首羁旅之作,全词在描写旅途风光的同时,流露着浓浓的家国哀愁。 重阳节,本是登高望远、家人团聚的大好时节,作者却行役在外,孤单落寞,可谓“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而从大的时间背景言,1127年,靖康之变;1128年,作者前去江南赴任,这一路,自然免不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心底划上了民族血泪的伤痕。 上片侧重写景。“晓霜”表明了时间在清晨,此时,天边尚悬挂着一弯斜月,月光迷蒙,漫洒在驿路上,溪桥幽幽,弥漫了一层白霜,词人在一派寂然中,起身早行。这两句颇接近唐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所营造的意境,都有一种萧瑟与凄凉,但是温词直接点出了“客行悲故乡”,吕词则较内敛,景中含情。 “短篱残菊一枝黄”是作者的途中所见,已是深秋,天气转寒,不经意间瞥见了一点菊黄,透过路旁的农舍,兀自飘摇。篱笆是“短篱”,菊花是“残菊”,黄花是“一枝”,作者笔墨精简,却将一抹衰败的景象展示在读者面前,菊花已过盛季,开到荼,独自一枝,守着寂寞。看花好似在读己,自己的心也如这残花的斑驳陆离。由花,作者又想到了重阳佳节,从而生发出“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的感慨,本是饮酒赏菊时,却置身于这寂寞凄凉地,教人如何不黯然神伤! 佳节思亲怀乡,是人之常情,可是自己的家现在何方?故国已失,山河已碎,家也零落,早已不能再消受菊花之美和米酒之香,昔日的繁华旧梦也已摇落满地余黄,徒留内心的遗恨和感伤。想至此,作者的情绪更加激切,但是词人并未点破这种痛苦,只是用“乱山深处、过重阳”一语轻轻带过,留待下片娓娓道来。作者由残菊联想到重阳,又由重阳想到眼前的处境和沦亡的故乡,转换自然,井然有序。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两句,作者由早行所见所感联想到客宿他乡的情景。“无梦”缘于心事重重,以致夜不能寐,正是由于不寐,才能洞察出夜的流逝,细数寒夜漫长。“元”字突出了这种情愫的普遍,“每”字表明了忧愁的频繁,这二字着意而不着力,言外更令人凄然。 “只言”两句作者笔锋陡转,由羁旅行役渐入对时局的评判。“江左”即是江东,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半壁河山。中原沦陷,南宋江左偏安,江南的风光,虽烟华烂漫,却让词人感到抑郁难排,这里虽好,终比不上昔日京都的圣洁、威严,词人依旧念牵尊贵的故园,何日才能平定胡虏,还我河山?作者内心澎湃翻腾,扼腕兴叹,可是大家却依旧唱着“江左风光好”的小调,回归之梦不知何日才能实现。这里,作者目光犀利,直指残酷的现实,指出了偏安的弊病,表达了归思的理想,可堪为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先声。词写到这里,感情达到了高潮,主题得到了强化,它和一般羁旅之作的不同也自然流露出来。 这首词主旨是中原归思,借羁旅来表达,作者欲擒故纵,先是不动声色,终至忧愤满怀,在凄美的氛围中,感情喷薄而出实现升华。全词语言平实,格调沉郁,不失为一首深挚的爱国词篇。(张雅莉) 集评 吴世昌:“末句故国之思。”(《词林新话》) 仿黄鹤山水山樵图 【明】 谢时臣 南京博物院藏 链接 以吕本中为代表的紫微学派。吕本中世称紫微先生,故名。吕本中受二程弟子游酢、杨时、尹焞的思想影响较深,尤近禅学。学术上主张学无常师、融合不偏。“平日学问,以穷理尽性为本”(《宋元学案《紫微学案》)。在儒家群经中推崇《孝经》《论语》《中庸》《大学》,认为先读此四书,“然后遍求诸书,必有得矣”(同上)。治学方法上提倡怀疑精神,认为这样“于道方有所入”(林之奇《拙斋纪问》),并主张“旁搜众说,以会其趣,众说所未安,然后断以己意”(《宋元学案《紫微学案》)。对中原文献之学的承前启后,对宋代的疑经思想,都起了一定的作用,直接影响了其后以吕祖谦为代表的东莱学派的产生。主要人物中,林之奇著有《拙斋纪问》,李楠“尤精于《春秋》”,李樗著有《毛诗解》,博引诸说,而断以己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