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吕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吕剧lǚjù

地方剧,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流行于山东及河南、江苏、安徽等省。

吕剧

吕剧

由山东民间说唱艺术琴书演变而来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末,流行于山东及江苏、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主要腔调有四平、二板。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剧目多生活小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解放后编演的有代表性剧目有《李二嫂改嫁》、《姐妹易嫁》、《逼婚记》等。

☚ 山东梆子   茂腔 ☛
吕剧

吕剧

是从说唱形式的“坐腔扬琴”发展而成。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基本腔调有四平腔和二板,也使用“罗江怨”、“银纽丝”,都比较明朗轻快。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合称“吕剧四大件”。唱词是七字句或十字句,通俗生动,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曲调优美动听,舞台语言采用济南话。它的剧目,以表现家庭伦理、夫妻关系、男女爱情的题材见长。建国后,新编了一些现代戏,影响较大有的《李二嫂改嫁》。这个剧目在思想内容和音乐表演等方面为戏曲艺术反映现代生活作了开创性的试验,获得了很大成功。

☚ 评剧   汉剧 ☛

吕剧

戏曲剧种。原名“化妆扬琴”、“扬琴戏”,流行于山东、江苏等地。系由山东西南部的民间说唱“打扬琴”(即“山东琴书”的前身)发展而成,形成不到100年。1900年,“打扬琴”首次化妆演出,得到欢迎,后在本省流行中,受到五音戏、山东莱芜梆子、山东梆子的影响,逐成地方剧种。1950年始定今名。吕剧唱腔属于板腔体,曲调优美,朴实灵活,基本腔为[四平]和[二板],后又吸收柳琴、豫剧、晋剧等创造[散板]、[快板]、[二六板]等板式,另有[娃娃腔]、[莲花落]等曲调。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打击乐有板鼓、锣钹等。吕剧传统剧目分为2部分:小戏有《小借年》、《小姑贤》、《王定保借当》等,大戏有《姐妹易嫁》等,现代戏有《李二嫂改嫁》、《逼婚记》等。

吕剧

吕剧

吕剧是山东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过去曾叫“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称“山东洋琴”)演变而来。
山东扬琴最早是民间的小曲联唱,始称“小曲子”。演唱者被称为“唱小曲子的”,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洋)琴,又名“蝴蝶琴”,故称为“打扬琴”或“唱扬琴”的。1933年定名为“山东琴书”。
“化妆扬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在济南称“扬琴戏”,在鲁西南称“上妆扬琴”,在临邑、济阳一带称“迷戏”,在胶东称“蹦蹦戏”,在博兴被称作“闾戏”(旧时二十五户为一闾,闾戏意味着本地戏、家乡戏),也有称“缕戏”的,因其主要乐器坠琴的演奏者在演奏坠琴时,经常用手指在琴弦上“缕”上“缕”下”。后来唱扬琴的多由“两口子”即夫妇俩或一家人搭班,演唱的节目内容又多是关于公子投亲、小姐赠金、夫妻团圆等两口子的故事,两个“口”字成“吕”字,因此称吕剧。另一种说法是,吕字系“驴”、“闾”、“缕”的谐音字,故在用文字标明剧种时,写作吕剧。
吕剧的传统剧目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小戏和单中出戏,如《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这是它的基本戏;另一种是连台本戏,多根据鼓词。如《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吕剧现代戏《李二嫂改嫁》首拍成电影,影响遍及全国。

☚ 沂蒙套色门笺   莱芜梆子 ☛
吕剧

045 吕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全省及苏、皖、豫部分地区,东北三省等亦有演唱。曾名化装扬琴、琴戏,系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1900年前后,广饶琴书艺人时殿元等将《王小赶脚》作化妆演出,大受欢迎。百姓称之为“唱驴戏的”,风行一时。20世纪20—30年代由乡村进入城市,后在济南演出。1950年定名吕剧。基本腔调为四平腔、二板、流水板与娃娃腔,后又创造了反四平、散板、摇板、二六等。舞台语言用济南方言。演出剧目有小戏和连台本戏两种。前者如《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等,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多以表演男女情爱见长。后者多据其他说唱艺术脚本改编,如《金鞭记》、《五女兴唐》等。代表剧目有《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等。

☚ 湖南花鼓戏   戏剧作品 ☛
吕剧

吕剧

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亦称“化妆扬琴”或“扬琴戏”,系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又称“山东洋琴”)演变而来。其产生于清代中叶,在山东西南部农村产生的一种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说唱艺术。最早是民间的小曲联唱,称作“小曲子”。演唱者被称为“唱小曲子的”,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 (洋) 琴 (又称“蝴蝶琴”),故称为“打扬琴”或“唱扬琴”的。由于受到各地语言、风俗人情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南、北、东三个流派。1880年以后,在黄河下游的广饶、博兴一带流行着 “听见扬琴响,棉车推一旁”、“听见旺祥(艺人薛金田的乳名)唱,饼子贴在门框上” 的民谚。后艺人把扬琴脚本改为化妆演出的脚本,并进行化妆演出的试验。他们用竹、纸、布等扎成驴形,加以彩绘 ,由女艺人身绑驴形,做乘驴状,另有一艺人扮演执鞭赶驴的脚夫。演出时虽仍唱着扬琴的唱腔,但因载歌载舞,深受群众欢迎。

☚ 河南梆子   柳子戏 ☛
吕剧

吕剧

起源于山东博兴、广饶一带,初称“化装扬琴”、“琴戏”,或称“迷戏”、“捋戏”。本世纪初,广饶著名艺人时殿元(1863—1948)等,第一次把山东琴书改作化装演出,由坠琴、扬琴、三弦、笛子、板鼓等伴奏,二人且歌且舞,活泼生动,很快传播于周围30余县。1949年后,经改革创新,定名吕剧,流传省内外,成为颇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基本腔调为四平腔和二板,后从其他剧种汲取部分唱腔,创造了反四平、散板、二六,间或插用曲牌。唱腔朴实而不失变化,唱词通俗易懂,娓娓动听,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传统剧目以生活小戏为主,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等。一些优秀剧目,如《李二嫂改嫁》、《姐妹易嫁》、《西垅地》、《逼婚记》、《小借年》等相继拍成影视片,传播各地。

☚ 表演艺术   山东快书 ☛

吕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及江苏、黑龙江、新疆、辽宁的部分地区。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等。代表剧目有《李二嫂改嫁》等。

吕剧

吕剧

旧称“琴戏”、“化妆扬琴”。戏曲剧种的一种。广泛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区。是从民间说唱艺术山东北路琴书(坐腔扬琴)发展而成。山东琴书分为南路、东路和北路3派。南路重声腔和咬字,由茹兴礼创始的“茹派”为代表;东路喜用优美动听、腔调多变来表现人物,形成以商业兴等为代表的“商派”;北路以济南为中心,流行于鲁西北,以邓九如(1894~1969)为代表的“邓派”,善用方言俚语,亲切纯朴而幽默,在平易中求韵味。清末,经琴书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东等,将北路琴书《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唱,形成“化妆扬琴”。因用驴形道具,还曾一度被称为“驴戏”。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的传统剧目有《小姑贤》、《小借年》、《王定保借当》等小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善于运用生动的群众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也有连台本戏,如改编的《金鞭记》、《五女兴唐》、《金镯玉环记》等。基本腔调有四平腔和二板,后又从柳子戏、茂腔吸取部分唱腔,创造了反四平、散板和二六,都比较简单朴实、明朗轻快、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伴奏乐器主要有坠琴、扬琴、三弦、琵琶、二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吕剧作为研究改革重点,1953年,成立山东省吕剧团,大力培养新生力量,艺术上发展很快,比较擅长演现代剧,郎咸芬扮演的《李二嫂改嫁》等改编剧目,有较显著的成就,先后与《姊妹易嫁》、《逼婚记》摄成电影。

☚ 川剧   汉剧 ☛

吕剧

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东省,是从民间说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因开始化装演出《王小赶脚》用过驴形道具,曾被称为“驴戏”,1950年定名为吕剧。其唱腔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后又吸收柳子戏、茂腔等其他剧种的音乐旋律,唱腔曲调逐渐丰富。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三弦、琵琶、二胡等。传统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金鞭记》、《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新编演的剧目《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逼婚记》、《借年》、《张王李赵》等。其中《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逼婚记》等已搬上银幕。著名演员先后有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黄文徵、黄文信、郎咸芬等。

吕剧

吕剧

又名“化(上)妆扬琴”、“琴戏”、“驴戏”、“缕戏”。戏曲剧种。由说唱形式山东琴书演变而来。清末,广饶县演唱琴书的时殿元、谭秉伦等人,将《王小赶脚》改为化妆演出,采用民间舞蹈跑驴的形式,故称“驴戏”,后来定名“吕剧”。1924年后,由农村进入济南等城市演唱,不断吸收兄弟剧种的精华,丰富提高,并曾和五音戏、莱芜梆子等同台演出。传统剧目多是民间生活小戏,如《小姑贤》、《王定保借当》、《蓝桥会》等,后来根据鼓词、小说改编了《王华买父》、《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等连台本戏演出。基本唱腔为四平、二板;另有[娃娃]、[莲花落]、[叠断桥]等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三弦等。1950年,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地方戏曲研究室成立,调集部分文工团员,对吕剧进行学习研究,改革实验。1953年,正式建立山东省吕剧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也易名为济南市吕剧团。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李二嫂改嫁》、《光明大道》、《王定保借当》等剧目获剧本奖,时克远、郎咸芬、王俊英等获一等演员奖。之后,全省吕剧专业剧团发展至30余个,业余剧团遍及全省。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等地也相继建立过吕剧演出团体。

☚ 吐火施鞭图   团结剧社 ☛
吕剧

吕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以及江苏、安徽、河南的部分地区。是从说唱形式的“坐腔扬琴”发展而成。1900年前后搬上舞台,基本腔调有四平腔和二板,也使用“罗江怨”、“银纽丝”,都比较明朗轻快。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合称“吕剧四大件”。唱词是七字句或十字句,通俗生动,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曲调优美动听,舞台语言采用济南话。它的剧目,以表现家庭伦理、夫妻关系、男女爱情的题材见长。建国后,新编了一些现代戏,影响较大的有《李二嫂改嫁》。这个剧目在思想内容和音乐表演等方面为戏曲艺术反映现代生活作了开创性的试验,获得了很大成功。

☚ 西河大鼓   先锋主义 ☛

吕剧lü ju

an opera of Shandong Provin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