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积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鸡瘟;积温

◉ 鸡瘟jīwēn  鸡的各种传染病。特指鸡新城疫。〈例〉养鸡场的鸡患上了~/ 患了~的鸡的肉不能食用。
◉ 积温jīwēn  在一定的时期内,每日的平均温度或符合特定要求的日平均温度累计的和。

积温jiwen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它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单位为℃。研究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既要考虑到温度的强度,又要注意到温度的作用时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当其它环境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作物发育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早在1735年A.F.德列奥米尔首先发现,植物完成其一定发育阶段,要求有一定的积温;作物从播种(P)到成熟(M),要求一定量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At)。

式中为P到M之间逐日平均温度,当<0℃时,按=0℃累加。一个世纪以后,一些作者,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了谷类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要的“热”总量,并称这个时期的天数乘其间日平均温度之积为“度·日”。20世纪初,积温在苏联农业气象服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用积温作为作物的热量指标,还有不足之处,但由于它使用方便,一直沿用至今。常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此外,有人把小于0℃的日平均气温累加称为负积温,把某一深度的土壤温度日平均值累加,称为某一土层的地积温。
计算作物所需要的积温应注意两点: 一是计算时段不宜按旬、月、季、年来划分, 一般按作物生长、发育时期划分;二是作物发育的起始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不一定和0℃相一致, 因作物种类、品种而异,而且同一作物, 不同发育期也不相同。多数都在0℃以上,冬小麦春季恢复生长的温度是0~5℃,玉米发芽的温度是5℃, 水稻、棉花在10℃以上开始出苗,番茄、黄瓜的出苗温度是15℃。计算各种作物不同发育期的积温时, 应当从日平均温度高于生物学零度时累积, 只有当日平均温度高于生物学零度时, 温度因子才对作物的发育期起作用。
积温可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和区划以及为农业气象预报、情报服务。❶分析热量资源, 编制农业气候区划, 规划种植制度。主要是比较各地区间积温数值的大小。研究热量条件在地理上的分布和季节上的分配,作为农业气候专题分析与区划的重要依据,以合理规划种植制度, 搭配适宜的作物和品种。
❷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分析引进或推广地区的温度条件能否满足作物生育所要求的积温,为作物引种服务。
❸利用作物发育速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 可以用积温预报作物的发育期, 公式如下:

式中D为所要预报的发育时期; D1为前一发育时期出现的日期; At为由D1到D期间作物所要求的积温指标; t为D1和D期间的平均空气温度; B为该发育时期所要求的起始温度。
❹负积温的多少, 有时做为低温灾害的指标之一; 日积温(度·时)的高低可用来分析 一天内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动态关系。
积温指标除因作物和发育期不同而有所差异外,在地区之间和年际之间也有变动。作物的发育是外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外界环境条件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因此作物积温指标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 即同一作物或该作物同一生育期所需要的积温, 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以至不同播种期之间常有差异。❶有些作物感光性比较强,发育时期对光周期的反应比较敏感。如果光照条件对作物发育速度的影响超过了温度条件的作用, 便明显地表现出积温指标的不稳定。对这类作物可进行光照长度的订正。
❷作物积温的不稳定性既表现在同一地区的年际之间, 也表现在同年的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同年不同季节之间。因此, 积温与发育速度的关系实际是非线性的, 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况。
❸促进作物生育的农业技术措施,如催芽、苗期促控等, 对积温值有明显影响, 其它一些措施, 如中耕等对积温的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积温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果树整个或某个发育时期内,某一界限以上日平均温度的总和。是果树要求热量或环境向果树提供的热量指标之一。在其他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温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对果树生长发育有积累效应, 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积温的表示单位为℃。
植物完成其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 需要有一定的热量和开始生长发育的下限温度指标。在欧美, 温带落叶果树一般以5℃为发育的起始温度, 即生物学零度; 亚热带常绿果树的生物学零度为10℃, 部分热带果树则为15~20℃。竺可桢根据多年的观察, 提出中国北方落叶果树开花的生物学零度应为3℃。
积温通常分为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两种计算标准。活动积温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K为活动积温,n为历期天数,ti为发育期中的日平均温度, B为生物学零度。ti≥B的值以进入该发育期的第二天算起, 累加至该发育期完成之日。活动积温计算比较方便, 既能反映果树发育进程与温度条件的关系, 也可以表示某一地区的热量资源。但这种计算法, 在日平均值中没有扣除起始温度值, 故不同年间、不同地点所得的结果往往差异较大。例如3天平均温度为13℃与2天平均为19.5℃的积温值相同。因此, 农业上常改用有效积温(Ae), 其公式是:

n为发育历期(天), 也从进入该发育期的第二天算起,由于在日平均中已去除该发育期的生物学零度, 故其所反映的对热量的要求更为准确。各地、各年间某一果树的某个发育期有效积温的变值小, 较稳定。
有效积温的用途有二。❶作为果树种或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供引种时参考。例如, 苹果晚熟品种从盛花到成熟大约需要2000~3000℃; 柑橘类需要4000~4500℃; 椰子则需5000℃以上。
❷作为物候期的预报。例如, 各种主要果树从萌芽到初花的有效积温是:山桃90.5℃, 杏145.5℃, 苹果284.3±3.3℃等,对人工授粉、花期防霜冻等都有一定意义; 又如,红星苹果从盛花至成熟约需积温1716.5±17℃,可以预计在当地成熟期的常年气候与品质、落果轻重的关系。此外, 还可用日积温(度、时)来细微研究果树受精、成熟期、营养积累和消耗等与日温变化的关系。
积温指标除因树种、品种及其年周期中各个发育时期的差异外, 还由不同年间、不同地区在某一积温期间内的日差不同而有变化。因此, 积温指标既不是一个常数, 也不是与发育速度呈稳定的线性关系。此外,农业技术措施如修剪轻重、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也影响对积温的需要量。

积温accumulated temperature

一定时期内逐日平均温度(或其他温度)对参考温度偏差的总和。是衡量热量状况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生物物候期计算,反映生物生育对热量要求的积温,称为生物积温;另一类是按某农业指标温度初、终期界限计算,表征地区温度条件的积温,称为气候积温。积温的单位为摄氏度。它既包括温度的强度,又考虑到温度的作用时间。在其他环境条件最适的情况下,温度对生物发育速度起主导作用,这时生物完成发育进程,需要一定积温量。事实上,生物所得积温相同,其生物学效果常非一样,生育量也不相同。即每一温度水平的变化,对生物发育作用的大小不等,这说明它和积温量之间并非线性关系。其原因是,影响生物的环境因子变化多端,组合各异,难以满足生物要求,因而常对生物发育带来不同影响;何况生物对温度有一定幅度的适应能力,在不同生育状况下,适应性有差异,因而积温量也有变化。

积温

一定时期内某种温度逐日累加的总和。把逐日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反映当地热量资源。积温常用于气候和农业气象的指标。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在0℃及其以上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10℃活动积温:日平均气温在10℃及其以上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还有某界限温度的活动积温,如5℃活动积温,15℃活动积温等等。10℃有效积温:日平均气温在10℃及其以上的日平均气温减去10而后再累加起来;还有某界限温度的有效积温,如5℃有效积温,日平均气温在5℃及其以上的日平均气温减去5而后再累加起来;15℃有效积温,日平均气温在15℃及其以上的日平均气温减去15而后再累加起来等。负积温:日平均气温在0℃及其以下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以反映当地寒冷程度。1735年法国的德列奥米尔首次发现植物生长与积温的关系。1837年法国的布森戈计算了各类作物的积温。积温可分为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地积温、日积温等。作物完成生育期需要一定积温,例如,大豆生长所需≥10℃的活动积温为2500℃。

积温

某些温度在一定时期内逐日累加的总和。高于0℃日期的日平均气温总和称“正积温”。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其他条件都得到基本满足时,在一定范围内,气温和生长发育速度成正相关,而且只有当温度累积到一定的总和时,才能完成其发育周期。积温表明作物在其某一发育期或全生长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

积温

积温

积温是指一定界限温度以上的累积温度。据研究,任何一种作物从种到收,所需要的一定界限温度 (如0℃或10℃) 以上的累积温度是比较稳定的。例如一季中稻一般需要10℃以上的累积温度 (简称积温) 2,500℃左右,气温高则生长期缩短,气温低则生长期就延长。因此,农业部门可以用积温指标来规划本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搭配茬口和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热量资源。目前,虽然也有人指出了使用积温指标的不足,但积温指标仍然被普遍使用。
一般常用的积温种类有≥0℃积温和≥10℃积温两种,分别表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即稳定高于) 0℃和10℃时期内的累积温度。前者意味着大地解冻,草木萌发,即一年一度的农事活动期内的积温; 后者是喜热作物如棉花、水稻、玉米等生长期内的积温。
我国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只有或长或短的一段时期可作为农作物的生长期,因而在我国研究积温更有其重要意义。以下对我国≥10℃积温分布及日均温稳定≥10℃持续期作简要介绍。
(1) 日均温稳定≥10℃持续期
我国东部地区,以大小兴安岭北部山脊的≥10℃持续期最短,均在100天以下。其中漠河为99.1天,根河更少,只有86.9天。大致内蒙古东部、吉林东部和黑龙江省,≥10℃持续期均在150天以下; 北京、山西运城、陕西西安、宝鸡一线以南,≥10℃持续期在200天以上; 浙江金华、江西南昌、湖南郴州和贵州兴仁以南,≥10℃持续期在250天以上; 福州、厂西梧州、河池、江城一线以南,≥10℃持续期在300天以上; 云南元江河谷、西双版纳、德宏自治州以及广东雷州半岛及其以南地区,≥10℃持续期为365天。另外,四川盆地由于地形的屏障作用使冬季冷空气不易侵入盆地内部,因而四川盆地≥10℃持续期达250天以上,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多30天。
我国西部地区中,准噶尔盆地≥10℃持续期在150天以上,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甚至在200天以上。青藏高原上,除了雅鲁藏布江河谷、柴达木盆地和川西高原河谷地区≥10℃持续期可超过100—150天以外,多数地区不到50天,藏北高原上甚至为零。
(2) 我国日平均气温≥10℃积温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中,大兴安岭山脊地带以小兴安岭北部,≥10℃积温普遍在2000℃以下; 东北南部地区,≥10℃积温已超过3000℃; 华北平原、渭水河谷以南,江淮、大巴山以北地区,≥10℃积温均在4000—5000℃之间; 大约北纬32°以南,北纬25—26°以北地区,≥10℃积温在5000—6000℃之间; 北纬25—26°以南的岭南地区以及云南中南部,≥10℃积温达到6000—8000℃。我国≥10℃积温高于8000℃的地区,仅限于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中南部以南。其中南海诸岛、台湾南端和海南岛南缘,≥10℃积温可超过9000℃。
我国西部地区中,除了中印边境东段附近海拔较低的地区,≥10℃积温可超过5000—6000℃以外,塔里木盆地≥10℃积温为4000—4400℃,准噶尔盆地≥10℃积温在3000—4000℃之间,柴达木盆地≥10℃积温在1500℃左右; 天山、祁连山等高山地区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10℃积温都在500℃以下,藏北高原甚至没有≥10℃的积温。
从以上我国≥10℃积温分布情况看,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应努力利用暖期内的高温热量,而西部地区则要珍惜较长的温暖期,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

☚ 我国年平均气温   热日和冷日 ☛
0000457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