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吐绶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陸禽部 > 雉 > 鷊 > 吐綬雞 吐綬雞 tǔshòujī 亦稱“吐錦雞”、“避株”、“錦囊”、“孝鳥”。即鷊。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二·鷩雉》:“〔附録〕吐綬雞。出巴峽及閩廣山中,人多畜玩。大者如家雞,小者如鴝鵒。頭頰似雉,羽色多黑,雜以黄白圓點,如真珠斑,項有嗉囊,内藏肉綬……行則避草木,故《禽經》謂之避株。《食物本草》謂之吐錦雞,《古今注》謂之錦囊,蔡氏《詩話》謂之真珠雞,《倦游緑》謂之孝鳥,《詩經》謂之鷊。”參閱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 吐绶鸡 吐绶鸡又称“珍珠鸡”、“火鸡”,所吐之绶五彩缤纷。绶在古代曾为系帷幕的丝织品,后为系结官印的丝带,不同颜色表不同等级的官吏,转而结紫绶为腰饰和作佩刀之饰,历代成为地位的象征。吐绶鸟因此作吉祥鸟;“绶”通“寿”音,又成为长寿富贵的象征。 ☚ 雄鸡 鸳鸯 ☛ 吐绶鸡turkeyMeleagris gallopavo L.,又称火鸡。鸟纲,鸡形目(Galliformes),吐绶鸡科(Meleagrididae)。体高大,头颈裸出而有珊瑚状皮瘤,喉下有肉垂。当公鸡扩翼展尾时,皮瘤和肉垂常变红或变青,故又称“七面鸟”。胸饱突,背宽长,胸肌与腿肌发达。公鸡体重约12~18kg,母鸡体重约8~9 kg。年产卵60~70个,卵重75~80 g,卵色浅褐而有深色斑点。孵卵期28天左右。肉嫩美,供食用。原产北美和中美,现各处多饲养。北美洲南部尚有野生种。品种少,以青铜色吐绶鸡与白色荷兰吐绶鸡分布最广。 吐绶鸡鸡形目吐绶鸡科吐绶鸡属的1种。俗名火鸡。体大型,比家鸡大3~4倍,长800~1100mm。雄鸡体高约1000mm,雌鸡稍矮。嘴强大稍曲。飞翔力较强,能飞500~2000m远。1雄配多雌。每年产卵2次,每次产8~15枚。雌鸡孵卵,28d孵化,由雌鸡育雏。 吐绶鸡又称“火鸡”、“七面鸡”。肉用家禽。头、颈上部裸露,有红珊瑚状皮瘤,喉下有肉垂,颜色由红到紫,可以变化。公鸡尾羽可展开呈扇形,胸前有一束毛球,母鸡则无。成年公鸡重12—18公斤,母鸡8—9公斤。年产蛋50—70个,蛋重70—80克。以“青铜火鸡”、“白色火鸡”分布较广。 吐绶鸡 吐绶鸡Meleagris gallopavo又称“火鸡”。吐绶鸡科。肉用型家禽。体高大,裸头而有发达的红色珊瑚状皮瘤,喉下有肉垂。嘴大,脚也长大。胸宽突出,背长而阔,胸部和腿部肌肉发达。公鸡胸部有一束羽毛,常扩翼、展尾羽呈扇状,此时皮瘤和肉垂由红色、紫色变白,故又称“七面鸟”。公鸡体重12~18千克,母鸡8~9千克。年产蛋60~70个,蛋重75~80克,蛋壳浅褐而有深色斑点。能就巢,孵化期27~29天。今北美洲南部尚有野生种。品种少,以青铜色吐绶鸡与白色荷兰吐绶鸡分布较广。我国现已有饲养。肉蛋可供食用。 吐绶鸡 ☚ 斗鸡 火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