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仓少粟案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有关部门上奏,称合川仓存粟少了七千石。文帝命吏部尚书斛律孝卿察问此事。审理结果,认为是被合川仓的主典官吏所侵盗。文帝听说,大为震怒,命斛律孝卿乘驿马赶去将犯者斩首,并下令将该犯家属全部没为官奴婢,出卖后所得钱买粟以填其盗之数。并因此下敕书:“盗边粮一升已上皆斩,并籍没其家属”。早在开皇五年,根据工部尚书长孙平的建议,设置“义仓”,让“强宗富室,家道有余者”出粮存于仓中,以备水旱,赈济贫民。其本意非为不善。但设仓当年,就有都督田元“冒请义仓”之事发生。官吏侵盗、挪用日益严重,以至在开皇十四年,天下大旱之时,“义仓 在人间,多有费损”。其后,又下诏说:“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于后乏绝”。此案发后,知义仓之费损,非为百姓所为,实是主典所窃。故文帝又以急法重典惩治案犯。开皇六年,曾有诏“除孥戮相坐之令,又命诸州囚有处死,不得驰驿行决”。此案反映了开皇前期与后期法治指导思想的变化,其前以“宽简”为是,至此以“严猛”为宗。既令斛律孝卿“驰驿斩之”,又“没其家为奴婢,鬻粟以填之”。并因此更改法律,实际上否定了开皇六年的诏令,恢复了“孥戮相坐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