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苍耳蠹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苍耳蠹虫 【概况】: 异名 麻虫(《圣济总录》),苍耳虫(《纲目》)。 基源 为寄居于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茎中的一些昆虫幼虫。以鳞翅目螟蛾科的玉米螟幼虫占大多数,另外鞘翅目沟胫天牛科的麻天牛幼虫等多种昆虫的幼虫。 原动物 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Hübner和麻天牛Thyestilla gebleri Fald. 形态 玉米螟:成虫为中小型蛾,土黄色,体长12~15mm,翅展宽24~35mm,前后翅均横贯二条明显的波纹,中间有大小两块暗斑,展翅飞翔时前后翅波纹相连,静止褶翅时左右翅波纹相接;雌体肥大,色较黄,翅面波纹浅褐色;雄体瘦削,色较浓,翅面波纹暗褐色。 卵产成块,每块数粒至百余粒不等,排成鱼鳞状,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孵化前暗黑色。幼虫圆筒形,老熟幼虫长20~30mm,灰黄至深褐色,头黑褐色,体背中央有一条褐色纵线,每体节有4个毛瘤,上生毛刺,排成1列。蛹纺锤形,褐色,长12~18mm。 每年发生1~6代,苍耳茎寄生的,常为最末1代,寄生越冬。(图见《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第1集.99页.第49图) 生境与分布 末代幼虫寄生苍耳茎越冬;中国各地,除西藏外都有分布。 麻天牛:成虫体长9~18mm,黑色,全体密生绒毛,有白色纵条纹,形状似葵花子。 卵乳白色,很小。幼虫体长15~20mm,乳白色,体背自第4节起到尾部各节,都有成对圆形突起,蛹长约17mm。每年发生1代。 幼虫在麻茬或苍耳茎寄生越冬。(图见《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第4分册.85页.图4-42∶6-10) 生境与分布 幼虫在苍耳茎皮越冬;分布于中国东北到广东,四川也有分布。。【生药】: 采集 夏、秋季寻觅苍耳草梗上有蛀孔者,用小刀剖取其内蠹虫,鲜用或焙干后密闭贮藏,或油浸备用。 【药性】: 功效 解毒,消肿。 主治 疔肿,痔疮。 ❶ 《纲目》:“治疔肿,恶毒。”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调涂、捣敷或用香油浸后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痔疮:苍耳虫1.5g。泡香油外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