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寺丞 司农寺丞官名。南北朝时期的后齐始置。司农寺主事官。(见: 司农寺) ☚ 司农寺卿 司农寺府 ☛ 司农寺丞官名。唐制司农寺在卿、少卿之下有丞,其职与少卿无甚区别,历代沿置,明代废。参见“司农寺”。 司农寺丞阶官名、职事官名。
职源与沿革东汉有大司农丞(《后汉书·百官志》3)。司农寺丞官名始置于北齐(《隋书·百官志》中)。北宋沿置,初不除人。熙宁三年八月三日始除人(《长编》卷214庚申)。南宋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罢,绍兴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复置(《要录》卷22庚申、卷69庚戌)。
职掌❶宋前期无职事,为文臣所带本官阶(《宋史·职官志》9)。 ❷熙宁三年八月后,因行新法事付之司农寺,丞与主簿常轮差出按察诸路常平、保甲等事,在内则分管本寺三局事(《长编》卷248乙酉、卷279丙戌)。 ❸元丰改制后,参领寺事(《宋史·职官志》5《司农寺》)。
编制❶熙丰变法间编制不常,熙宁三年八月三日一人,五年七月十八日二员,九年十二月四日增至四员(其中一员为都丞,总管三局,其余三丞分管三局),元丰四年六月十五日减为一员(《长编》卷214庚申、卷279丙戌,《宋会要·职官》26之8、14)。 ❷元丰五年行新制,定为一员(《宋史·职官志》5《司农寺》)。 ❸绍圣四年二月九日定为二员(《宋会要·职官》25之16)。 ❹绍兴三年十二月九日至乾道二年闰十一月二十七日间为二员(《宋会要·职官》26之17、20)。
简称与别名❶司农丞。《分纪》卷20《司农》:“国朝《元祐官品令》:司农丞正八品。”《长编》卷214庚申:“增置司农寺丞一员。” ❷农丞。《齐东野语》卷5《赵伯美》:“司农丞革坐局行赇……。吴农丞辨状云。” ❸农扈丞。《于湖居士文集》卷19《吕搢除司农寺丞制》:“擢丞农扈,以试尔能。” ❹贰农正。《职源·司农寺丞》:“国朝行新法,吕惠卿请始置司农寺丞一员,以水利、免役、保甲等法付司农,贰农正。” ❺局丞。司农寺于熙丰变法期间,为设三局,每局置一寺丞主管,故有局丞之称。《宋会要·职官》26之11《司农寺》:“丞选于主簿,比转运判官;都丞选于诸局丞,比提点刑狱。”同前书26之10:“司农寺置丞四员,内丞一员,通管三局,余三员并增主簿三员,分管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