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史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史馆官署名。北齐时设,掌监修国史。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复设,以宰相为监修,隶属门下省,开元时移于中书省。史馆中又别设修撰、直馆等官,常以他官兼任。 史馆 史馆官署名。即史阁,为史官办事机构。史官自古已有,然史馆始设于唐代。《事物纪原·京邑馆阁部·史官》载: “唐太宗始置史馆,以修国史。”又,《唐书·百官志》载: “贞观三年(629)置史馆于门下省,以他官兼领。”后各代皆置有史馆修撰之职。明代史职归于翰林院,故也将翰林院称史馆,翰林称作太史。例见第四十九回。 ☚ 御史 西台 ☛ 史馆修撰史书的机构,北齐时始置,负责修史,由宰相主管,称监修国史,以后历代沿用。 史馆;使馆◉ 史馆shǐɡuǎn 名 旧时主持编纂国史的机构。〈例〉~编修/ 国~/ 《魏书》是北齐政权设立~修撰的一部史书/ 余在~,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廷署部 > 府署 > 史館 史館 shǐguǎn 官修史書之館。北齊時設立,唐太宗貞觀三年置史館於門下省,由宰相兼領,後沿爲定制。《新唐書·百官志》:“貞觀三年,置史館於門下省,以他官兼領。”唐·韓愈《獨孤府君墓志銘》:“二年,兼職史館。”《宋史·神宗紀三》:“[元豐四年]詔曾鞏充史館修撰,專典史事。”清·魏源《〈聖武紀〉叙》:“京師,掌故海也,得借觀史館秘閣官書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傳説。” 史馆官署名,官修史书的机构,国家编修历史的机关。高启《书博鸡者之事》:“余在~,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 其他处所 其他处所安放之处:顿处 另见:各地 ☚ 其他处所 行动的处所 ☛ 史馆 史馆官署名。南北朝时期始置。掌修国史。《旧唐书·职官志二》:“史馆:〔历代史官,隶秘书省著作局,皆著作郎掌修国史。武德因隋旧制。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闰十二年,始移史馆于禁中,在门下省北,宰相监修国史,自是著作郎始罢史职。及大明宫初成,置史馆于门下省之南。馆门下东西有枣树74株,无杂树。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三月,右相李林甫以中书地切枢密,记事者官宜附近,史官尹愔奏移史馆于中书省北,以旧尚药院充馆也〕。史官监修国史、修撰直馆。楷书手25人,典书4人,亭长2人,掌固6人,装潢直1人,熟纸匠6人。史官掌修国史,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其事。凡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之分,昭穆继代之序,礼乐师旅之事,诛赏废兴之政,皆本于起居注、时政记,以为实录,然后立编年之体,为褒贬焉。既终藏之于府。” ☚ 实录院 侍正府 ☛ 史馆national archives 史馆官署名。古代修史之机构。唐太宗贞观三年(630)始置,掌修国史,凡天地日月、山川封域,礼乐师旅等,皆本于起居注、时政记,以此为实录;置监修国史、修撰,多以他官兼任,以官高者一人为判馆事,初入馆者名直馆,其下有令史、楷书、典书等官。五代因之。 史馆官署名。历代皆有史官,记录皇帝言行及军国大事。东汉明帝时,由其他官员兼任,入东观。三国魏明帝时始置著作郎掌国史修撰。西晋起隶秘书省。北齐时正式设置史馆,掌监修国史,长官由宰相兼任。唐太宗时成为定制。无定员,若有修撰大事,往往以他官兼任。唐玄宗后期,他官兼任史职者,称史馆修撰,出入者称直馆。宋代史馆分国史院及实录院两部分。辽、金沿置。元代以翰林院兼国史院。明代并于翰林院。清代又分设国史馆、实录馆。国史馆随时修撰,实录馆专撰修前一代皇帝之政令。 史馆官署名。为官修史书的机构。古代史官掌记言动及历数之事。至东汉明帝召当时名士入东观撰《光武纪》,始以他官兼掌史职。魏明帝始置著作郎,专掌国史,隶中书省,晋改隶秘书省。后世因之。到北齐始设史馆,以宰相领之,称为监修国史,下设著作郎、著作佐郎担任修史之事。隋沿置。唐贞观中,移史馆于禁中,仍以宰相监修国史,他官兼领史职者称史馆修撰。其下设楷书手、典书、亭长、掌固、装潢直、熟纸匠等。宋以史馆与昭文馆、集贤院合称三馆。史馆置监修国史,由宰相兼领;修撰,以朝官充任;直馆、检讨以京官以上充任,掌修纂日历并保藏典籍。其纂修国史、实录之任,则归之于门下省的编修院。元丰改制后史馆并归秘书省为国史案,以著作郎、著作佐郎主管,专掌日历。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初修皇帝日历,设日历所,以秘书省正副长官负责修纂;三年(公元1133年)以宰相提举,侍从官修撰,十一月改置为修国史日历所,次年改名为史馆,国史、实录、日历均为其所掌。十年(公元1140年)罢史馆,日历之事并于秘书省国史案。遇修实录即置实录院,遇修国史即置国史院。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国史、实录两院并置。国史院专掌修纂国史。辽、金沿置。元置翰林兼国史院,明以翰林院兼修史之职,清置国史馆隶属于翰林院。参见“国史院”。 史馆修史机构名。元丰四年十一月,编修院罢归史馆。元丰五年五月行新官制,罢崇文院,史馆并入秘书省国史案。由秘书省专掌修日历、国史、实录等(《宋会要·运历》1之16)。南宋绍兴四年五月,改国史日历所为史馆,至绍兴十年二月,复罢史馆(《宋会要·运历》1之19)。并参“三馆秘阁·史馆”条。 史馆馆阁。北宋前期隶崇文院,南宋隶秘书省。 职能北宋前期史馆,掌修国史实录、日历及典本馆所藏图籍之事。崇文院西廊为史馆书库,分经、史、子、集四部。并设官分职,为储才之地,以他官兼领本馆馆职为贴职(《麟台残本》卷1《官联》、《分纪》卷15《史馆》)。南宋史馆为修国史、实录之所(《宋会要·职官》18之60),已非北宋时三馆清高之比。 序位次于昭文馆、高于集贤院。“国初,循前代之制,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麟台故事》卷1《沿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