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史籀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史籀篇 史籀篇为字书,计15篇。周宣王时太史史籀撰。《汉书·艺文志》谓:“史籀篇者同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东汉建武时15篇已亡其6。此为旧说。近人研究,认为“籀”是诵读的意思,该书是四言韵语,首句“太史籀书”,故取史籀二字以名篇,是春秋战国间秦人所作。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后,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母敬编写《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统称《三苍》,“文字多取史籀篇”。可见当时史籀篇尚存,今则仅存《说文》中所引“史篇”及所录“籀文”223字。无论从旧说新说,《史籀篇》是我国最早的字书、最早的蒙学教材无疑。从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分析,《史籀篇》应是以识字为主。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史籀篇叙录》、《史籀篇疏证》。 《史籀篇》又称《史篇》、《史书》。童蒙识字课本。周宣王太史籀所撰。15篇。久佚。《说文》中保存223字。系我国见诸史书的最早一部字书。《汉书·艺文志》:“《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又,“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25~56)时亡六篇矣。”近人王国维认为史籀非人名,乃截取篇者“太史籀书”中二字以名篇。唐兰、高亨、周谷城、李学勤等则据大量资料证明实有其人。其书建武时存九篇,章帝时王者加以解说,晋世,所存亦废。今据《说文》籀文考察,其字体左右布局均衡,线条匀称齐一,形体繁复,象形象意成分减少,圆转方折的线条笔划的意味浓重,很可能是经过审订、整理、规范的字体,故以编写课本。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蒙學教材 > 史籀篇 史籀篇 shǐzhòupiān 蒙學教材。周宣王太史撰。戰國前未見稱引,西漢末劉向校書,始予著録。籀爲誦讀,非人名。因其句首云“太史公書”,後人遂以“史籀”名篇。今存《說文》中所引“史籀”及所録“籀文”二百三十字,字體猶石鼓文及春秋秦係金文。清馬國翰有輯佚本,卽以《說文》中之籀文當之。《漢書·藝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時亡六篇矣。”參閱王國維《史籀篇敍録》及《史籀篇疏證》。 史籀篇 史籀篇字书名。旧说为周宣王太史籀著。近代人以为首句是“太史籀书”,故取“史籀”二字名篇,“籀”是读的意思。班固《汉书·艺文志·六艺略》小学类首列《史籀》十五篇。班固说:“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时亡六篇矣。”又说:“《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史籀》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现有记载中最早的字书。原书已佚。《说文解字》中的籀文,即采自《史籀》。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所辑《史籀》,全采自《说文解字》。参见“籀文”条。 ☚ 钦定曲谱 八体六技 ☛ 史籀篇籀(zhou)我国见于著录的最早的一部字书。旧说周宣王太史籀编纂。其作用一是教童蒙识字,一是为了统一文字。近人王国维考证,原书并非以作者名字名篇。他以李斯作《仓颉篇》,篇名乃来自首句“仓颉作书”前两个字为例,认为《史籀篇》的篇名也来自首句“太史籀书”中间两个字, “籀”是诵读的意思。史籀既非人名,所谓周宣王之史籀所作也不能成立。王国维考证该书当是战国时秦人所编。此书共十五篇,用大篆写成四言韵语。该书大概传到汉朝就已残缺,今存有《说文》中所引“史篇”及所录籀文共223字。 史籀篇 史籀篇古代蒙学课本。《汉书·艺文志》著录《史籀》15篇,谓周宣王太史作。以教宫中学童,可谓宫中教材之一。秦人所作《仓颉》、《爰历》、《博学》3篇,多取《史籀》中文字。 ☚ 世子法 广干禄字书 ☛ 史籀篇 《史籀篇》Shizhou pian古代童蒙识字教材之一, 也是中国最早的字书, 相传为周宣王时大史籀所作,四字一句。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周代史官教授学童用的识字课本。该书又说,秦代李斯作《苍颉篇》,赵高作《爰历篇》, 胡毋敬作 《博学篇》, 文字多取自《史籀篇》。《史籀篇》是著录于史册的最早的蒙学课本,今已佚。 ☚ 四书 苍颉篇 ☛ 史籀篇傅西周宣王(静)時期(前827—前782),太史籀所作。亦名 《大篆十五篇》。今佚無傳。在書體發展史上具劃時期意義,為中國字學之鼻祖、文字教本之濫觴,誠係重要研究之資。《漢書·藝文志》曰:“《史籀篇》為周時史官教學童之書,與孔子壁中古文體異。”孔子壁中書法,係蝌蚪字之古文,與此篇文字大相徑庭。唐玄度云: “秦焚 《詩》、《書》,惟《易》與 《史籀》得全。及王莽作亂,此篇亡佚。建武 (25—57)中得九章,章帝 (劉炟)時 (76—88)王育作解說,不通者十中二三。晉世此篇廢,今略傳字體而已。”正如玄度所言,秦時《史籀篇》免毁,丞相李斯作 《倉頡篇》毫無疑義。以此為基礎,可窺大篆向小篆之轉變。→見【篆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