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洛迦诺公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洛迦诺公约 即《洛迦诺保证条约》。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召开国际会议。会上通过一系列公约和条约,它们总称为洛迦诺公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洛迦诺公约的核心是《莱茵保安公约》。公约规定:德、法、比三国保证,使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不设防的规定。公约宣称其目的是为“巩固欧洲的和平”,实际上是英、法企图固定战后德国西部边界,纵容它向东方侵略。这个公约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签约后,德国参加了国联,加快了复活军国主义的步伐。希特勒上台后,于1939年4月宣布废除公约,不久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洛迦诺公约Locarno Pact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波、捷等7国为保障欧洲安全在瑞士洛迦诺签署的8个条约的总称。其中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规定:按照1919年《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互不得侵犯,彼此不得诉诸战争,和平解决争端。如出现违犯上述规定而发动进攻的情况,其他缔约国应进行合作,援助被攻击的国家。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的《仲裁专约》规定:各缔国承诺,当事国之间的争端应提交仲裁裁决或常设国际法院处理,如仍不能得到解决,应提交国联行政院。法国分别与波、捷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规定:当德国违反洛迦诺的其他条约,进攻缔约国一方时,其他缔约国应对被攻击的国家提供帮助。 洛迦诺公约 洛迦诺公约Luojianuo gongyue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公约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公约签订的结果,使法国受到削弱,丧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证。德国是主要受益者,取得与法国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政治大国奠定基础。希特勒上台后,于1936年3月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并宣布不再受《洛迦诺公约》的约束,1939年4月正式宣布废止《洛迦诺公约》。 ☚ 道威斯计划 非战公约 ☛ 洛迦诺公约国际约章。1925年10月5日至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会上通过8个文件,总称《洛迦诺公约》。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公约主要包括: 《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 (又称《莱茵保障公约》);德国与比、法、波、捷分别签订的四个仲裁条约。其中最主要的是《莱茵保障公约》,它规定:德、法、比保证德法、德比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实行非军事化的协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一切争端等。公约宣称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欧洲和平”,实际上是英法企图固定战后德国的西部边界。把德国帝国主义的矛头指向东方。但希特勒上台后,于1936年3月7日首先进军莱茵非武装地区,并于1939年4月28日宣布废除该公约。 洛迦诺公约 洛迦诺公约即《洛迦诺保证条约》。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会议上通过,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会议表面上是为了 “巩固欧洲和平”,实际上是英、法企图在它们控制下,调整西欧国家间的关系,同时在政治上抬高德国,把德国拉进国际联盟,使其成为反苏堡垒。这次会议最后签署的主要文件是《莱茵保安公约》,即《洛迦诺公约》,内容为德、法、比三国相互保证绝不破坏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国的西部边界的现状,互不侵犯; 承认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不设防的规定和伦敦会议通过的道威斯计划仍然有效;英、意为公约的保证国。但公约未能制止住德国对外扩张的步伐,倒使德国重新登上欧洲政治舞台。希特勒执政后,于1936年3月7日向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并于1939年4月宣布废止该约。 ☚ 道威斯—杨格计划 凯洛格—白里安非战公约 ☛ 洛迦诺公约Locarno Treaty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在巩固欧洲和平的名义下所签署的一系列文件的总称。1925年10月16日在瑞士洛迦诺会议上通过,同年12月1日在伦敦签字生效。主要文件包括:(1)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条约,即《莱茵保安公约》;(2)德国分别同法国、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签署的四个仲裁条约;(3)法国分别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署的特别保证条约;(4)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其中以《莱茵保安公约》最为重要。它规定德、法、比三国保证德法、德比边界不受侵犯;承认《凡尔赛和约》有关莱茵区为非军事区的规定和《道威斯计划》的效力;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一切争端,等等。洛迦诺公约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如果说《道威斯计划》为德国恢复经济大国的地位准备了条件,《洛迦诺公约》则为德国重新作为平等成员加入帝国主义集团、恢复政治大国地位铺平了道路。它既未规定德国应承担维持领土现状的义务,对德波、德捷边界也未做出保证,从而暴露了英法等国怂恿德国向东扩张的阴谋。随着德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德国军国主义迅速复活,打破《洛迦诺公约》的束缚成为德国的首要目标。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军队于1936年武装开进莱茵非军事区,破坏了《莱茵保安公约》的有关规定。1939年4月28日,德国以1935年“法、苏互助条约”违背《洛迦诺公约》精神为借口,宣布废止《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洛迦诺公约》至此寿终正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